蜜蜂养殖要注意哪些?

来源:秦大宗 时间:2018-09-19 11:23   阅读量:7817

蜜蜂养殖要注意哪些?

1. 调整群势把强群里的老子脾调到弱群里,把弱群里的卵虫脾换到强群里,促使蜂势正常。 2. 保持强群、组织采蜜群在大流蜜期间,当蜂群发展到有18框蜂以上时,可加第二继箱。 3. 多收王浆在蜜源旺盛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强群的哺育能力,可连续不断地生产蜂王浆,以控制蜂势,提高经济效益。 4. 控制分蜂在一般情况下,每隔一星期检查蜂群一次,发现有“自然王台”应及时毁除,以免“王台”封盖成熟。 5. 缓解“分蜂热”充分利用蜜蜂的泌蜡能力,在大流蜜期间让其多造巢脾,缓解“分蜂热”。

6. 注意遮荫蜂箱切不可露置日晒,更忌午后西晒。应将蜂群置于通风、阴凉、排水良好的荫棚下,以防造成蜂箱内巢脾受热熔坠,蜂卵干枯,幼虫、蛹受伤死亡和幼蜂束翅等现象。 7. 解除“分蜂热”如出现“分蜂热”,应将蜂箱内巢脾上的蜂“王台”毁除,再与蜂势弱的蜂群对换蜂箱位置,让外界采蜜的蜜蜂飞入弱群,并给弱群加适当的巢脾。

春季蜜蜂饲养要注意哪些


1. 越冬蜂的适时排泄飞行。选择晴暖无风、气温在10℃以上的天气,取下箱外的保温物及箱盖,晒暖蜂巢,促使蜜蜂出巢飞翔,以排除越冬期间积聚在肠内的粪便,恢复其正常的代谢功能,延长寿命。如天气晴好,可继续让其排泄,待气温适宜时,再撇去保温设施。

2. 蜂巢保温。早春外界气温比蜜蜂幼虫所需要的适宜温度要低得多,有时还会遭遇寒流的侵袭,对蜜蜂的繁殖非常不利:众多的蜜蜂从事增温工作,会导致饲料消耗量加大,蜜蜂寿命缩短。要使蜂群快速繁殖,必须采取保温措施。可结合早春开箱检查,整理蜂巢,抽出多余空巢脾,保持蜂多余脾,并将蜂路缩小到8毫米,对1-2脾蜂的小群,进行双王同箱饲养,以利保温;箱内其余空间用保温物填充:箱外用禾草包装,并覆盖塑料薄膜,早晚应缩小巢门:不宜过频开箱检查,以防热量散失。

3. 饲料补充。春季蜂群开始育虫后,饲料消耗增加1倍多,在育虫期外界尚无蜜源、粉源时,补充花粉尤其重要。经试验,哺育一只蜜蜂幼虫,需消耗120-145毫克花粉,培育1框蜂约需花粉150克。因此,在检查之后,对于那些缺蜜缺粉的蜂群,应及时补充蜜、

粉饲料。外界气温较低时,宜补充蜜、粉脾;外界气温达12℃以上时。则饲喂蜜水(或糖浆) 和花粉饼。饲喂蜜水应在两三天内喂足,尔后为了提高蜂群的产育力可另行奖励饲喂,直到外界有辅助蜜粉源才停止。奖励饲喂要适醋,防止饲料压脾缩小卵圈,寒潮来临时,要停止饲喂。

4. 加脾扩巢。蜂多于巢的蜂群,当子脾上有2/3封盖时,加第1框脾。其中,强群,当子脾面积达巢脾总面积的七八成时加脾;弱群,待新蜂大量出房时加脾。加第2、3框脾时要在天气正常,蜜源初花,蜂脾相当,蜂王健产,子脾7成以上,温度不断上升和饲料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可缓加脾。加脾应选用有蜜有粉的平整巢脾,用快刀削平1-2厘米,以便于蜂王产卵。

5. 育王分蜂繁殖。春季蜂群里的蜂王多数是头年秋天培育的,经过秋季和早春两个产育季节,产卵高峰期即将结束,产卵力也开始逐渐下降,尤其是那些质量不很理想的蜂王,维持强大的群势已无能力,因此,提早育王分蜂,对提高蜂王产卵率,培养和维持强势,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春季养蜂要注意哪些问题?


春天万物复苏,渡过冬天的蜂群随着天气变暖而逐渐活跃起来,养蜂人也开始忙碌了。


北方蜂群的蜂王,在越冬后期的2月底至3月初开始产卵。在自然条件下,蜂王昼夜可产卵几十至几百粒。这些由越冬工蜂培育长大的新蜂将会逐渐更替越过冬的老蜂,并且再培育幼龄蜂,使蜂群发展壮大,以满足生产期的需要。因此春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供给充足的饲料;加强保温;防治蜂螨;加速蜂群发展。


早春二月,蜂农要巡视逢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半个月从巢门掏出死蜂和蜡屑。


如发现有咬碎的蜂尸,就表明有老鼠钻入了蜂箱,这时应当立刻开箱处理。瞧,这就是被老鼠咬坏的巢脾,要及时把它们拿出来,补充蜜脾。


早春,当气温上升到8度以上,阳光照到巢门时,蜜蜂就会飞出进行飞行排便。


蜜蜂只有排出积存的粪便,才能多消耗蜜蜂饲料,提高蜂巢中心温度,分泌蜂王浆,饲喂蜂王,促使蜂王产卵。此时,我们可以看到蜂场到处都有蜜蜂的排泄物。正常的粪便应当像高粱米粒,或线条一样的细条。此时,蜂农朋友要仔细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飞出巢的蜜蜂体色鲜艳,飞翔敏捷表示越冬良好;飞出的蜂越多,蜂群就越强;如果蜜蜂肚子肿胀,爬在巢前板上排泄,或发现有稀粪便污点,这表明蜂群饲料不良或受潮,要更换成优质蜜脾;对很少或没有蜜蜂飞出的蜂群要快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蜜蜂经过2到3次排泄完身体里积存的粪便,才能够多消耗蜜粉饲料,提高蜂巢中心温度、分泌蜂王浆、饲喂蜂王、促使蜂王产卵。


气温达到8℃以上,在较为暖和无风的晴天中午,应打开蜂箱进行快速检查,主要查明蜂群群势分" 强、中、弱" 三种情况记录,饲料按照" 多、够、缺" 三种情况记录, 还要查明有无蜂王,巢内是否潮湿,有无霉点和下痢等迹象。发现问题,随手处理,如:饲料不足的,可将储备的蜜脾及时调给急需的蜂群,蜜脾应插在边脾或边二脾的位置;及时更换掉发霉脾、污染脾,以免影响蜂子质量;开箱的同时也可清扫箱底,收拾蜂尸、残蜡;发现整群死亡的将巢门封严,以后将蜂箱搬走。检查处理后,仍然将蜂巢保温包装。

当气温上升到14℃以上时,选择晴暖无风天气对蜂群做全面检查,记录蜜蜂、子脾、蜜脾、空脾的数量,取出多余的空脾。蜂群越冬后,往往会形成群势强弱不均的情况,如相差悬殊必须要经过调整,使它们群势相似,方法是,下午当蜜蜂回巢时,从强群提出一框带蜂巢脾,放入弱群一侧隔板外,注意不能将蜂王提出,第二天,在蜜蜂出巢前,将这个巢脾提到隔板内。通常,北方地区每群不应低于3框蜂。

促进蜂王早产卵人类保健有" 春捂秋冻" 之说,其实蜜蜂也是如此,早春,培育幼蜂期的保温比越冬期保温还要重要。这是因为蜜蜂育儿的温度在32~35℃,而早春的夜晚、清晨或寒潮来临时,温度较低,极易冻死幼虫卵,进而影响蜂群复壮,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在这时应更加注重给蜂群保温。加强保温,首先应密集群势,保持蜂脾相称,一般一框巢脾两面爬满蜜蜂,有2500~3000只约0.25千克。蜂巢内巢脾太多,空间太大会不利于保温,因此蜂少于脾时,应当抽出多余的空脾,达到蜂多于脾的程度,约1.5~3框蜂放1框脾。同时,把蜂路缩小到9毫米左右。提高工蜂密度,提高新蜂体质。其次,在箱内做防潮、保温处理。把巢脾集中在蜂箱的中央,两侧各加隔板。隔板外侧塞入保温物,瞧,这种由报纸包裹的塑料泡沫板不仅使废物得到了再利用,还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防潮作用。群势弱的可多放几层。在框梁上先盖一层覆布,再盖上棉花垫、报纸或草帘。


蜂螨可随蜜蜂一起过冬。春季蜜蜂繁殖幼虫时,蜂螨便会潜入幼虫房,进行繁殖危害。通常蜂群进入春繁前要突击治螨,用杀螨剂防治2~3次。


哺育1000只蜜蜂需要耗费100多克花粉,只有蜂蜜没有花粉,蜜蜂依靠体内的蛋白质不能持续分泌蜂王浆饲喂幼虫,在当地最早的粉源植物开花前的15~20天,开始饲喂花粉和糖饼,可刺激蜂王产卵和蜜蜂育虫。冬春季节补给秋季保存的花粉脾最为理想。其次是:补饲用脱花粉器收集蜜蜂采集的花粉团。饲喂的方法,是将干花粉放在容器中,用凉开水或蜂蜜水浸湿。花粉浸湿的标准是,手指挤压没有硬颗粒,将

花粉抓成团,轻轻一捏花粉就会散开,这个湿度就可以了。然后放置6~12小时,再装入空巢脾制成粉脾。加粉脾时,应根据蜂脾的关系而定。蜂多于脾时,有粉的一面朝内;蜂量差的,空巢房朝内。我们还可以按3份花粉和一份浓糖浆的比例调制成花粉糖饼,每群每次饲喂200~400克,将花粉糖饼摊在框梁上,上面盖一块蜡纸或塑料薄膜,隔5~7天喂一次,喂到外界有粉源为止。蜂群调整后,每群蜂储蜜应达到2~3kg ,不足的加入蜜脾。


同时,进行奖励饲喂,前面我提到过,奖饲就是蜂巢内不缺蜜时进行饲喂的方法,可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积极哺育蜂子,具体方法是,将糖与水按照1:1的比例混合均匀, 饲喂量为每框蜂每次50~100毫升。饲喂器放在巢内隔板外侧的覆盖布下。饲喂时掀开覆盖布的一角,不使巢内温度散失。子脾较少时,隔一天一次。子脾增多后,一天一次,直到外界有大量蜜源为止。注意,饲喂器中应放浮板或草杆,防止蜜蜂采食时淹死。


蜜蜂采水,主要是用来喂饲幼虫。春季巢内子脾多,需要较多的水分,所以需要经常喂水。喂水一般将水放入饲喂器中,可以晚上盛糖,白天盛水。或用木盆、瓷盆盛水,放在蜂场中,供蜜蜂就近采水。注意,在水面上放一些小木棍、薄木片,以免淹死采水的蜜蜂。


另一种方法是,将一个饮水罐放置在巢门前用一块小布条沾水后引入巢门,便于蜜蜂采水。产卵旺盛期每天加水一次。


扩大蜂巢就是向蜂群中添加空脾。适时扩大蜂巢是早春加速蜂群发展的关键。注意,应当加入没有被污染、洁净的巢脾,新加入的巢脾,要先用刀割去巢房过高的部分;然后用稀释成75%的酒精溶液对巢脾进行喷雾消毒。这样的巢脾才能够使用。是否需要扩巢,应根据蜂巢的群势而定,因此扩大蜂巢前,必须先检查蜂群,不能盲目扩巢:先查看是否有蜂王,其次在观察蜂王产卵情况及饲料情况。当边脾的内侧子圈面积扩大到巢脾的底部,占脾面积60~70%时,就应该加脾。如果巢内子脾多,而且蜂多于脾时,新巢脾应放入中间。如果巢内有蜜、粉脾的,或子脾少时,应将空脾加在外侧,次日再放入中间,供蜂王产卵。每次只加入一块巢脾。以后,随着新蜂出房,外界气温逐渐升高,蜜、粉源逐渐增多,加脾的数量和速度可适当增加。可把空脾直接加在蜂巢的中间。巢脾达到9框时,停止加脾。使工蜂逐渐密集,达到蜂脾相当,或蜂多于脾。箱内的保温物随着蜂巢扩大,逐渐撤除。蜂群发展到满箱,气温稳定时,可撤除箱外包装物。撤除时,先撤箱上的,再撤周围的,最后撤除箱底的。


我国各地的气候不同,蜜源不同,蜂群恢复活动的时间和蜂王产卵的时间也不同,所以,我们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安排春季的管理工作。

养蜜蜂要注意什么啊!

这个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养蜜蜂很复杂的,我家就养了。就像楼上所说的,你需要一本手册。你说你家的蜜蜂差不多都走光了,那就要查看是否还有蜂王存在了,如果蜂王没有了的话,这群蜂就会慢慢的失掉了。如果蜂王还在,想养好的话,天冷要注意给蜂桶保暖,进入蜂巢的口不要太大,以免别的虫子进入侵害蜜蜂。还有,春天花类繁多,不需另外喂养,只有寒冬缺少食物时才需喂糖给蜜

蜂吃,不然,可能会招来野蜂打架。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注意防治巢虫,这个是蜜蜂的死敌,以蜂巢为食,具体还是要买本养蜂的书多多了解,祝你养蜂愉快~

墙洞里的蜜蜂如何收捕

冬天可以收捕,不过你准备好蜂箱了吗

你有养蜂技术吗?最好白天收捕,找到蜂王剪去一边翅膀,防止飞逃。

用灯光吸引不出多少蜜蜂来的,蜂王是不会出来的,白搭,先弄点烟熏一下,等蜜蜂吃饱了蜂蜜后再破开墙洞,这时候蜜蜂飞不动,也不大会叮人,受惊的蜜蜂应该会离开蜂窝,这时候抓紧时间把蜂窝的幼虫给割下来,上到架子上,放到蜜蜂箱里然后把蜜蜂一把把的轻轻用手掏出来,注意:不能压到蜜蜂,否则会被蛰的,接团的蜜蜂都掏出来了,如果蜂王被掏出来了,其他蜜蜂也会跟着出来,事先必须把蜂箱的位置确定好,也可以先弄个篓子把蜜蜂收起来,再来处理蜂窝,把蜂窝里的蜜和幼虫分开来,不要都上架子,蜂蜜割下来,幼虫拿线绑在架子上固定扎实放箱子里后,把蜜蜂倒进去,注意:蜜蜂必须赶上有幼虫的架子上,否则会飞逃,晚上喂点糖水,上面必须有漂浮物,否则将淹死蜜蜂,第二天要注意飞逃,剪翅膀也要注意蜂王掉落地上,必须及时捡起来放回蜂箱里去,可以让它自己从门口爬进去。

收深洞内野生蜂的方法

中、西蜂钻入深洞内筑巢, 洞深挖不开或不能挖。要想收捕这样的蜂群, 有2种方法可以利用。

(1)堵塞巢门:用几根蜜蜂不能通过的短空心管, 如细竹筒和于泥中(不能弄破, 保持洞眼), 堵塞巢门一星期左右, 不让任何蜂出入。另准备1根蜜蜂能通过的管。收捕时将管一头插入洞巢中, 另一头插入一透气的网袋内, 用泥糊严巢口, 不让一只蜂从管道外飞出。由于几天内蜂在巢中不能外飞, 正常的采水、采蜜粉等工作不能进行, 这样它们就会顺着管道自动爬出, 钻入空网袋内。等到无蜂爬出时, 收捕即告完成。(2)准备1根管, 收捕时将此管一头插入深巢中, 另一头用喷烟器往里面喷烟。蜂在深巢内受到烟熏, 就会从巢口往外飞, 结团于外, 赶快按常规法收捕。以上2种收捕方法, 只能得到蜂而得不到蜜, 但这叫“丢卒保车”,对中蜂的收捕效果极佳。 猎捕树洞或土洞中的蜂群时,先用喷烟器或艾条从洞口向内喷烟,镇服蜜蜂;然后凿开或挖开洞穴,使巢脾暴露出来;继而参照中蜂过箱方法,割取巢脾,进行收捕。在收进蜂团时,应特别注意蜂王。

怎么将野外蜜蜂收进蜂箱

如果野生蜂群居住在难于凿开的岩洞中,收捕时,应先观察有几个出入口,再把其中主要的1个出入口留着,其余洞口全部用泥土封闭,然后用脱脂棉蘸石炭酸、樟脑油、卫生球粉等驱避剂,塞进蜂巢下方,再从这个洞口套上1个圆锥形的铁纱罩,罩的另一端管口通入蜂箱。洞里的蜜蜂由于受驱避剂的驱赶而沿着铁纱罩进入蜂箱中。当看到蜂王已通过纱罩进入蜂箱,并且洞内蜜蜂基本驱出后,就可把收捕的蜂群搬回处理。

中蜂蜂团的收捕方法

拿一只小箩筐或别的同样家具靠在蜂团下, 用蜂扫或草把猛地一两下扫落蜂团, 马上用布严封箩筐口, 再用细绳紧紧捆扎几道, 然后轻轻倒过来, 放置黑暗安静的地方。这时, 蜜蜂就会慢慢爬至箩筐底上结团。入夜, 在安放好的蜂箱中放进一张幼虫脾, 视蜂数多少, 在幼虫脾两边酌放几只空框或巢础框。此后, 把箩筐口对准蜂箱猛拍几下, 峰团落下后尽快盖上覆布、箱盖。夜间, 蜜蜂即能上脾上框。第二天, 蜂群就能正常出巢采集。倘若天气不好或缺乏蜜源, 再饲喂几晚,

蜂群也就能够安居乐业了。

蜜蜂的分工劳动

》奇妙的蜂蜜世界

社会组织严密的昆虫--蜜蜂

一个健壮的蜂群约有3万只的成蜂与2万只的幼蜂,这些个体构成一个蜜蜂社会,成蜂们肩负著社会责任与义务,彼此进行著严密的社会性分工,幼蜂则在成蜂细心的呵护下成长,一旦羽化为成蜂则立即加入分工的行列。在昆虫世界中,类似蜜蜂具有如此严密的社会组织者,只有蚂蚁与白蚁。蜜蜂因为易於饲养与观察,又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人类对她特别有兴趣。距今8000年在西班牙发现的岩洞中,就出现了人类采猎蜂蜜的壁画;中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出现「蜜」字,足见中国人利用蜂产品也有悠久的历史;2300年前的大哲学家与博物学家--亚里斯多德,也对蜜蜂做了详细的观察与记录。这些历史记录说明人类与蜜蜂,一路走来,始终相随。

也许是蜜蜂的名气太大了!一般人被蜂类螫伤,就说凶手是蜜蜂。事实上,具螫刺的蜂类种类十分众多,例如:胡蜂(虎头蜂)、长脚蜂(马蜂)、熊蜂、花蜂、泥蜂…等。事实上,全世界的蜜蜂种类主要只有4种,即大蜜蜂(Apis dorsata)、小蜜蜂(A. florea)、东方蜂(A. cerana)与西洋蜂(A. mellifera),而台湾只有其中的东方蜂与西洋蜂。一般而言,螫伤部位留有螫刺者,才是蜜蜂所为,此乃蜜蜂的螫刺具有明显的倒钩,而且其构造上又易於脱落所致。正如大家所熟知地,由於体内器官受到损伤,蜜蜂螫刺後,不久便壮烈牺牲了。

蜂后与工蜂都是女生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蜜蜂是一个女性的社会,更无法相信辛勤工作的工蜂居然是雌蜂。笔者近年来经常担任国立台湾博物馆自然探索队的讲师,带领学员们一起探索蜜蜂的世界,当我问起工蜂的性别时,总是约有80%的学员认为是男生。事实上,在蜜蜂的世界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受精卵会发育为雌蜂,未受精卵则为雄蜂。蜂后与工蜂都是授精卵发育而成的雌蜂,一群蜜蜂只有1只蜂后,她专司产卵的工作,每天可产下1500-2000粒卵,这些卵的总重量远大於蜂后的体重!而且蜂后的寿命可达3-5年;蜂群中绝大部分的个体是工蜂,她们不具生殖的能力,其产卵管已特化为螫针。工蜂负责蜂群中除了产卵以外的所有工作,寿命只有1-2个月。

为什麼同样是受精卵发育而成,蜂后却拥有如此的「超能力」呢?关键在於营养的差异。如果受精卵被产在特殊的巢房--王台,则幼虫孵化後工蜂即会餵她吃神秘的食物--蜂王浆(royal jelly),吃了蜂王浆的雌性幼虫生长特别快速,13天後便会羽化成为蜂后;如果受精卵被产在一般的六角形巢房,则孵化後只吃营养价值较差的食物--工蜂浆(worker jelly),将来也只能发育成为不具生殖能力的工蜂了!此外,在成蜂阶段,蜂后每产下10粒卵,负责照顾的侍卫蜂(也是工蜂) 即会分泌蜂王浆给蜂后补充营养,如此蜂后才能源源不断的产卵,且寿命达3-5年。而成年工蜂则吃花粉与蜂蜜,再加上工作劳累,寿命仅1-2个月!因此,蜂王浆一直被人类视为营养补给的圣品。

做鬼也风流的雄蜂

雄蜂是蜜蜂世界中唯一的男性,他们的体型硕壮,但却没有采集食物的能力,因此在蜜蜂社会中是个「吃软饭」的角色。雄蜂唯一的任务是与处女蜂后交尾,为了要追女朋友,所以他们的嗅觉与视觉特别发达。但是,真正能与蜂后交尾的雄蜂却很少,因为蜂后一生仅外出交尾1次,这1次交尾飞行便把众家好汉(约10只雄蜂) 的精子收集在蜂后的储精囊,储精囊是一个精子银行,可储存约700万个精子,这些精子的活性可维持3年以上,足以供应蜂后一生产卵的需要。如此一来,能够有幸一亲芳泽的雄蜂真是凤毛鳞爪,少之又少。由於雄蜂不事生产,一旦蜂群储存的食物不足时,雄蜂便会被扫地出门,饥寒交迫而死;但是,如果真有机会与处女蜂后交尾,雄蜂的下场也很惨!他们因为气力放尽而且内部脏器受损,交尾後即死亡,印证所谓的「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风流」。

分工合作的工蜂

工蜂是蜜蜂社会的主干,她们的数目约有3万只,负责蜂群中大部分的工作,因此必须采分工合作的方式才能维持蜜蜂社会的运作。工蜂分工是以「日龄」为基础,1-20日龄的工蜂为内勤蜂,负责巢内所有的工作;21日龄以後为外勤蜂,专门负责巢外采集水、花蜜、花粉与蜂胶的工作。

内勤蜂的工作非常繁琐,一般也以日龄再将工作细分。初羽化的工蜂先从清洁巢房的工作开始,约1周後,她们分泌食物的腺体发育完成,开始负责育幼(称为护士蜂) 与餵饲蜂后(侍卫蜂) 的工作;接著,她们的对蜂巢的熟悉度增加,开始担任「搬运工」的角色;她们清除巢中的碎屑,接收外勤采回的花蜜与花粉至仓库储存。随後,工蜂身体的蜡腺发育成熟,她们也担任建筑巢房的工作。如果天气太热,她们还得把自己当作电风扇--搧风以调节巢内温度。最後,19-20日龄的工蜂体内的毒液量达到高峰,她们负责守卫巢门的工作,这些守卫蜂特别凶猛,因此最好不要去招惹这些巢门口的守卫蜂。

守卫工作是内勤蜂最末的任务,接著她们便会加入外勤蜂采集的行列了。 蜜蜂世界的语言

社会性的动物必须发展一套彼此沟通的方式,否则整个社会组织将因沟通不良而无法正常运作。蜜蜂不会讲话,她们以肢体动作和化学物质作为沟通的语言。 外勤蜂专司采集食物的工作,她们采集的食物必须供应族群所需,任务非常艰钜,因此必须发展一套有效的采集策略。清晨时,外勤蜂中的侦查蜂即外出找寻食物,采集食物回巢後,她们便以「跳舞」的方式告知同伴食物源的方向和距离,以方便同伴前往采集,这些同伴采妥回巢後,再以相同的方式告诉其它同伴,如此一来,外勤蜂们便得以直接前往食物源采集食物,而不必浪费於漫无目的的摸索了。 除了肢体语言外,蜜蜂体上具有多种外分泌腺体,用以分泌多种化学物质来传达讯息,这种同种生物间用来沟通的化学物质称为「费洛蒙」。蜂后、工蜂、雄蜂都会分泌不同的费洛蒙,甚至幼虫也会分泌费洛蒙与成蜂沟通。蜂后利用性费洛蒙来吸引雄蜂交尾,利用大颚腺分泌物抑制工蜂卵巢的发育;工蜂螫刺後,於螫刺同时会分泌警戒费洛蒙,引起其它工蜂的连锁螫刺反应….等。

蜂巢结构的奥秘

达尔文(Darwin, 1809-1882)说:「观察蜂巢的结构而不称赞者,是糊涂虫。」到底蜂巢有什麼秘密呢?

工蜂从腹部的蜡腺分泌蜂蜡筑成蜂巢,做为后蜂产卵、育幼,以及存放蜂蜜、花粉的储藏室。据估计,工蜂分泌1公斤的蜂蜡,需要消耗16公斤的蜂蜜,而采

集1公斤的蜂蜜,外勤蜂们必须飞行32万公里才得以完成,相当於绕行地球8圈的距离!因此蜂蜡对蜜蜂而言非常珍贵。蜜蜂凭藉著本能,采用「最经济原理」来建筑她的蜂巢,也就是运用最少的材料--蜂蜡,创造最大的空间--巢房。 从正面看来,蜂巢是由许多正六边形的中空柱状储藏室连结而成;从立体剖面来看,它具有左右两侧的储藏室,而且它的底部是由三个全等的菱形面组成,菱形面的内角分别为70°32' 、109°28' 。

科学家对於蜂巢的结构,由观察产生惊奇,进而提出两个数学问题:

(1)为何蜂巢正面是正六边形?

(2)底边为何是三个全等的菱形面组成?它的内角为何 是70°32' 、109°28' ? 第一个问题涉及古老的等周问题,即在平面上,要用固定长的线段围成一块封闭的区域,使其面积最大,问应如何围法?

对於这个等周问题,古希腊数学家Zenodorus(180 B.C.)已经证明得出下列结果: ※在所有的n 边形中,以正n 边形的面积最大,而且边数越多,面积越大。 另一方面,古埃及人已经知道,用同一种形状与大小的正多边形地砖铺地,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与正六边形等三种选择。从以上数学理论发现,蜜蜂的蜂巢正面选择正六边形,符合了数学上极值的原理,以有限的蜂蜡原料,创造了最大的巢室空间。

第二个问题比较困难,为什麼巢室底部不用平面结构,而由三个全等的菱形面构成?事实上,其中原因也是与极值有关,也就是说三个全等菱形面创造的空间最大,最能节省材料。

1712年,巴黎天文观测所的天文学家G. F. Maraldi,他实际测量蜂巢菱形面的角度,得到的结果是70°32' 与109°28' 。这个结果引起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Rêaumur 的兴趣,他认为这个角度一定有原因,可能是蜜蜂以最少的蜂蜡做出最大容积的巢室有关。Rêaumur 就去请教瑞士的数学家Samuel König 如下的问题:

* 给定正六角形柱,底部由三个全等的菱形构成,问应如何做最节省材料? Rêaumur 并没有告诉König 这是有关蜂巢结构的问题。

König 用微分法解出了这个极值问题,算得结果70°34' 与109°26' ,与蜂巢观测值仅相差2' ,他们惊讶不已,蜜蜂居然也使用高等数学的原理建造巢房。关於相差2分的问题,後来经过其他数学家的重新计算,发现蜜蜂是对的,König 是错的,他在计算时出现了一个小错误,因而结果有误差。

小蜜蜂大学问

蜜蜂具有奇妙的生物特性,又兼具经济生产的重要性,因此在总数约100万种的昆虫世界中,她是被科学家研究最多的一种昆虫。虽然,2300年前亚里斯多德已经开始研究观察蜜蜂,但是,时至今日,蜜蜂的世界仍留下许多的谜团未知,等待你我一同探索呢!

2》工蜂逸话

众所周知,工蜂和蜂王都是由受精卵发育的不同分工的个体,它们本是一群亲密无间的姊妹,只是因为蜂王发育时居住在宽畅的王台里和终生食用神奇的王浆而后来在屡全群的首脑,而主要食用花粉花蜜的工蜂们后来发育成不完全的雌性蜂而成为蜜蜂王国中的芸芸众生。终生劳碌的工蜂们是勤劳、勇敢无私的化身,出世后不久就在蜂群内担当起清巢,育儿、酿蜜、筑巢等内勤工作,2—3个星

期以后又勇敢的挑起外勤工作的重任。它们每日飞出巢门十多次,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搜寻着蜜源,采蜜采粉。在夏季大流蜜期,工蜂们早出晚归,足系金粉,襄带琼浆,裹腹往返。在夜间,工蜂们振翅鼓风,加班酿蜜,挪花粉封蜡盖,吐浆育虫,建造巢房,夜已继日地苦干。它们的生命在勤劳创造、无私奉献中发出耀的光芒,只可惜,生命太短,太短,工蜂出世30—60来天,工蜂们的生命就在辛勤劳碌中消耗殆尽。如果它们劳逸结合,珍惜生命,那将会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那该多好啊!

但是在蜜蜂越冬期,工蜂们除在晴日作排泄爽身游飞外,一般均要蜂巢内活动,过着半蛰居生活,保存实力,积蓄精锐,准备投身来年春季的忙碌,它们的寿命,从上年的十月份活动第二年三、四月份一般可达几个月。由人类发现的生物寿命公式=生物的寿命等于该生物发育日期的5—7倍,工蜂发育期为21天,那么它们的帮助时限应为21×7=147天左右。可见在越冬时,工蜂们的帮助一般达到本该寿命的极限。工蜂寿命问题的事实启示我们:生物的生命是一个可长、可短的变值。生命既需要运动也需要休息,如果走向极端,那将事与愿违。 健康长寿地是人类梦寐以求永恒的话题,“生命在于运动”古代先哲这句促人勤奋的名言已经成为妇孺皆知健康长寿的常识。

生命在适度的运动中达到了辉煌。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改善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还能使体内产生抗动脉硬化(如高密度脂蛋白酶等)和抗衰老的物质(如超氧化歧化酶等)的数量明显增加,这些对于人们延年益寿,提高生存质量无疑是好处无穷。但是剧烈大量的运动,尤其是长期大量的运动,只会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加速衰老,促进死亡。大流蜜期,昼夜辛劳,勤奋采集的工蜂们的短命正是很好的证明。

现代医学表明:人体生命活动是一个矛盾的过程:运动对人不仅有上述好处,还会因运动,使体内氧气温消耗量急剧增加,产生大量活性氧,它是促进人体衰老的一类重要物质。像爬行动物龟、鳖等这些不大活动的动物,正是因为体内氧的消耗量低而成为动物长寿之王。联想,工蜂在越冬期寿命是平时越夏大流蜜期大运动量时的几倍的事实又一次说明了生命也在于休息。

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休息,这似乎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结论,其实这是一对矛盾的统一,生命在适度的运动中减少了器官的衰退,得到了正常新陈代谢,增强了免疫;生命又在适当的休息中得到调整修复,清除了活性氧,抗御了衰老,延长了寿命。只要人们掌握了运动和休息节律的分寸,健康长寿已不是梦想。 3》工蜂通过外激素控制战斗蜂的数量

蜜蜂向来以高度组织性著称,在蜜蜂组成的“社会”里,每只蜜蜂都扮演着精心分派的角色。但是,它们到底怎样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劳动力总数?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工蜂通过一种外激素控制蜜蜂幼虫的发育程度,从而达到控制蜂群中“战斗蜂”数量的目的。

工蜂刚出生时承担打扫蜂房的工作,然后逐渐把职责扩大到照看蜂群、储藏食物,在2至3周大时最后“进阶”到终极职业——四处觅食的“侦察员”和捍卫领地的“战士”。其中进化到“战斗蜂”的转变,和蜜蜂体内的激素水平、脑部结构转变和好战基因表达程度的提高有关(sciencenow ,2003年10月10日),但是导致这些

变化的原因人们仍不清楚。科学家猜测,成年蜜蜂通过一些化学物质控制幼蜂的发育,已有经验表明这只在它们能彼此触碰到时才能实现。

法国阿维尼翁大学的研究生Isabelle Leoncini和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昆虫学家Gene Robinson一起,开始着手寻找这一神秘物质。他们发现和“护士蜂”相比,战斗蜂的蜜胃里油酸乙酯的浓度要高大约30倍——这种脂肪酸混合物作为蜂群外激素的组分,控制着蜜蜂行为的进化。研究者在本周的《美国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报告,幼年工蜂吃下油酸乙酯和蜂蜜的混和物,2到3天到后开始变得冲动好斗。Robinson 说,蜜蜂的寿命只有5到6周,但是这段时延确实存在。他们认为战斗蜂很可能是在交换食物时,将这一外激素传递给小工蜂的。 英国设菲尔德大学的昆虫行为学家Francis Ratnieks说,这一发现揭示了一个有趣的负反馈机制。他解释,负责收集花蜜的“集食蜂”最有可能接受战斗蜂传递下来的外激素,而它们恰好是下一批要成为“战斗蜂”的蜜蜂。当蜂巢里的战斗蜂很多——例如雨天——巢里的油酸乙酯水平就会升高,集食蜂向战斗蜂转变的过程就被延迟。反之,战斗蜂数目减少后,油酸乙酯水平回落,集食蜂成长的速度就变得更快。他表示,通过这一方法,蜂巢不需任何“集权统治”,也能根据自身需要和环境条件,优化配置“蜂力资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