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静:“农二代”让特色蔬菜产业更具“科技范”

来源:农家科技 分类:学员风采 时间:2024-06-06 10:05

位于万州区甘宁镇的同鑫现代农业园内,一座由钢结构和玻璃建成的数字番茄工厂里,一排排轨道式栽培的番茄苗“落户”在纸包的基质内,藤蔓被牵引在吊绳上,整齐划一,在3000多平方米的温室里显得非常壮观。“我们这个番茄,一年只种一次,每年可以结40多轮果,番茄亩产可以达到两万千克。”万州区同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鑫农业)“新掌门人”卢静告诉记者。相比传统种植方式,这里的番茄从育苗到结果,全周期都实现了数字化,整个农业生产通过一台手机“搞定”,自动喷水、按需补充光照和肥料,数字设备还能全程记录农作物的成长收获过程,消费者点击手机App,即可全程“溯源”……这是许多传统农人不曾想象到的智慧农业生产场景,卢静正努力将这一现代农业模式全面推进和推广。

卢静在采摘樱桃番茄.jpg

卢静在采摘樱桃番茄

女承父业接棒现代农业

卢静性格文静、身材娇小、长着一张圆圆娃娃脸,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将她和每天与果蔬打交道的农人联系起来,更何况是同鑫农业的“新掌门人”。但别看她是名“90后”,却已经接手农业8年多了。提起初衷,她说,都是受家庭的影响。

卢静在大学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2012年毕业后前往英国继续深造,在英国班戈大学就读会计与金融专业,2015年回国后在北京的留学服务机构和一家证券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

“前几年我妈患病,身体不是很好,我父亲一个人管理偌大的一个农业园,比较辛苦,于是我决定回到家里来帮帮忙。”卢静告诉记者,正是这份家庭责任感让她踏上了农业之路。刚回来的时候,卢静什么都不懂,还好她是敢于挑战自我、善于学习的人,之后便跟在父母后面边干边学。在她的记忆中,父亲的努力奋斗与善于钻研的精神深深影响着自己。

卢静口中引以为傲的父亲叫卢长坤,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卢长坤出生在巫山大昌镇,放过牛、种过地、挑过煤,成长过程中充满了艰辛,但也正是这种艰辛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1980年,年仅17岁的卢长坤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经过几年的锤炼,他不仅在1984年光荣入党,更在1989年转业后进入万州一家国营针织厂,开始了全新的职业生涯。

在针织厂的日子里,卢长坤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从销售股长一路晋升为经理。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心中那股不安分的劲头驱使他“下海”创业,创办同鑫制衣有限公司,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然而,卢长坤的成功并没有让他忘记自己的根。1996年,他响应政府号召,参与扶贫工作。好心的他购买了一批种猪,希望助力乡亲们通过养殖实现脱贫致富。对此,乡亲们却不领情,这让卢长坤深感困惑。

经过深入思考,卢长坤意识到传统农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于是,在1997年,他牵头成立了万州区同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龙宝镇九龙村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建起了万州第一个农业园区,开始了现代农业探索之旅。他希望通过打造一个现代农业发展范本,引领乡亲们走上全新的农业发展道路。

为了借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卢长坤多次出国考察学习,引进以色列的先进灌溉设备,建起温室大棚,开始设施农业的早期探索。在卢长坤的带领下,公司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种菜养猪的盈利模式吸引了周围的农民前来学习取经。公司向他们提供仔猪、蔬菜种子、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并按照约定价格进行回收销售。这种“公司+农户”的模式不仅调动了当地农民的积极性,也形成了规模生产效应。

看着园区的发展越来越好,卢长坤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决心将这种成功的模式“复制”到更多的地方去。于是,2013年,他把“主战场”转移到甘宁镇,筹备建设占地1270亩的同鑫现代农业园。

“我的父母都是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从小就看着他们为农业辛勤劳作、奔波,母亲主内管理农业生产技术,父亲则主外负责产品销售和对外连接……为建好这座农业园,他们全身心投入,花费了大量的精血。”2016年,常年过度劳累、负责园区管理的母亲不幸查出患有乳腺癌,意味今后不能承担繁重的农业管理工作。当时,卢静已从国外回来并在北京一家金融机构从事证券方面的工作,得知母亲患病后,心里很是焦急,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为父母分担创业的压力,于是毅然选择从北京辞职,回到万州,接替母亲打理园区的事务。

接触农业初始,卢静也面临缺乏专业技术的问题,因此,在跟着父母和村民学习种植技术之余,她还主动参加万州区农广校组织的农业经理人等各类培训,到各地学习农业专业技术。“在参加万州区农广校、重庆市农广校的培训期间,我和身边从事农业的朋友会到全国各地调研学习,既帮助我开阔了视野,也让我对自家的产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只有好品种、好品质,才能挣到钱,才能有出路。”卢静表示,万州区农广校提供的各种培训、考察机会,对自己快速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高素质农民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数字化让农业生产更“智慧”

在如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由乡村走向城市,由小城市走向大都市,甚至由国内走向海外,反其道而行的少之又少。“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是时下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

数字番茄工厂.jpg

数字番茄工厂

随着规模的扩大,逆行的卢静在兴农路上开启新的探索方向:要解决用工难,就必须让种地变得更省力;新技术、新事物,也需要懂技术、有知识的年轻人来操作,要吸引年轻人,就要为农业生产注入现代科技的新动力。

为了尽快实现这个目标,卢静在父亲的支持下,积极对接项目,给农业园区配备各类温室大棚,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努力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成功打造了一座先进的数字化番茄工厂。

卢静自豪地表示,这是目前重庆智能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数字温室,被视为农业的“试验田”。数字农业与大数据时代的碰撞,不仅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火花,更在节本增效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预示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这座数字番茄工厂引进了数字孪生技术,对番茄生长的全周期进行数字化模拟。通过这一技术应用,积累了大量关于番茄生长的数据。之后,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更为精准的水肥平衡和病虫害预警等生长需求模型。

卢静解释说,数据积累的过程相当于为番茄建立了一个详尽的“档案”,精准记录每个生长环节的需求。番茄每年要经历40多轮的生长,每个阶段所需的光照、湿度等环境条件和肥料配比等数据都不尽相同。通过建立这一“数字档案”,可以对番茄的生长环境和灌溉需求进行精准调控,实现按需生产,从而确保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数字化的农业生产自然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同鑫现代农业园内100多名员工中,45岁以下的约占20%。在10号育苗大棚,记者看见一名青年正在嫁接茄子苗,他是重庆三峡学院2019年园艺专业学生张强,今年26岁,在园区工作多年了,现在负责园区内植株嫁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张强说,现代化的园区改变了自己原本对农业的印象:“搞农业很有意思,也很高大上。”

员工在采摘水培生菜.jpg

员工在采摘水培生菜

同鑫农业与重庆市农广校、万州区农广校积极合作,园区被认定为重庆市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市级农民田间学校,卢静还牵头成立了万州区农业经理人协会,主要负责培训和培养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目前协会已累计培训农业经理人300余名,为万州农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管理人才。同时,利用已建成的现代农业园区,开展蔬菜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蔬菜技术人才5000余人,为万州蔬菜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技术人才。

目前,同鑫农业已经在万州、梁平、达州等地建设了类似的数字温室,不断探索数字农业发展的新道路。

农旅融合“融”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3月末,来自万州中汉阳光幼儿园的孩子们满怀期待走进同鑫农业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课程。一抹抹生机勃勃的绿色瞬间映入眼帘,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老师耐心地为他们讲解着各种蔬菜的栽培技术和生长习性,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的声音……采摘环节更是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分头行动,有的摘番茄,有的摘水培菜。在采摘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还感受到了农民叔叔阿姨们的辛勤付出。同时,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亲眼见证了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卢静在秉持父亲“绿色发展、品质为王”理念的同时,更注重农业产品和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在农旅融合开发方面做了大量探索。现在的同鑫现代农业园内,农业景观创意、农业科技创意、农耕文化创意、休闲体验创意随处可见,让人大开眼界。

在园区参加研学的学生2.jpg

在园区参加研学的学生

在观赏棚中,有用几万株蔬菜和花卉组合而成的蔬菜主题景观山;有以黄沙地为底,由多种热带仙人掌植物形成的仙人掌绿植主题区;有以地被植物为基础、草本植物为造型搭配的四季主题墙;棚内与栽培区连接处有以藤缠棚架为造型的瓜果长廊。除了特色观赏点,棚内以可以盆栽的可食用彩色蔬菜和可以大面积种植的青菜代替了传统花卉作为道路装饰物。通过蔬菜与植物相结合的艺术造型手段,园区为游客提供了可赏可游的蔬菜艺术产品,以栽培与园林造型相结合的独特方式形成了一个蔬菜建筑主题园。

在科技生产大棚中,采用了气雾栽培、立体漏窗式栽培、苍穹式基质栽培、台阶式组合栽培、水培及滚动栽培等应用现代先进技术的生产方式,依靠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植物生产,赋予作物新的活力。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农耕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农耕遗产,对这些遗产的挖掘和利用是发展创意农业的一种重要途径。”卢静告诉记者。在同鑫现代农业园中,有很多体现农耕文化,反映农耕情怀、与农耕生产相关的事物。比如,用豆类、米类等粮食颗粒粘贴而成的“牧童骑黄牛”作品;寓意为丰收的用玉米组建而成的“金色庄园”小屋;展示劳动场景中的传统农耕器具如犁、石磨等……同鑫现代农业园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农耕文化资源,实质性地丰富了园区的文化内涵,通过创意手段,利用先进的工艺手法、场景布置把农耕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参观游览的游客了解我国的传统农耕文化,起到了良好的文化宣扬、推广作用。


卢静向万州区农广校工作人员介绍番茄工厂生产情况1.jpg

卢静向万州区农广校工作人员介绍番茄工厂生产情况

同鑫现代农业园以其优美的环境、完备的功能和高科技含量,成为了重庆市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3A风景区和万州区科普教育基地。园区每年吸引着20多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解决了80余名农民的就业问题,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

覃彩菊是同鑫现代农业园的一名工人,也曾是甘宁镇仙云村的一名建卡贫困户。自2015年开始,她到园区从事蔬菜种植工作,每天能拿到60元左右的务工费,一年下来大约有两万元的收入,这极大地解决了她家庭的生活开支问题。像覃彩菊一样,通过同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帮助,许多人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同鑫农业通过壮大蔬菜产业、助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万州乃至整个地区的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同鑫农业将继续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之路。”谈到未来,卢静充满信心。(裴洪梅)


标签

乡村振兴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