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开明:把道地中药材带出深山

来源:农家科技 分类:学员风采 时间:2024-01-03 16:24

农家科技记者 蔡鸽 李朋 

特约通讯员 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姚安平 胡彩琼

巫溪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素有“天然药海”之称,是重庆中药材生产重点县,更是全国中药材重点产区。巫溪县境内有药用价值的地产中药材近3000种,占全市药用动、植物总数的50.2%,其中独活、党参等药材种植面积较大。 近年来,以“巫溪独活”为品牌的道地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廖开明.jpg

廖开明

作为“独活之乡”,巫溪县以此为营生的人数以万计,而其中一人,却担当着“独活大王”的称号。从种植独活到收购独活,三十年如一日,他投身于独活种植、初加工及销售行业,打着高山中药材名片闯进全国多个中药材市场,解决了山区药农的“种难”“卖难”问题,先后成立巫溪县道地中药材种植股份专业合作社、巫溪县同利中药材有限公司、巫溪县道地中药材协会,带领乡亲父老走上发家致富路,他就是当地中药材经营大户——廖开明。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通城镇通城村的巫溪县同利中药材有限公司,见工人们正在分拣独活,整个厂区隐隐散发着沁人心脾的中药草香气。“这些独活先要除去须根和泥沙,然后利用自动化生产线对其进行清洗、切片、烘干,最后再储藏至冷库。现在我们在全国四大药都清平、荷花池、玉林、亳州都有销售网点和客户,每千克销售价在20~40元,今年预计能销售2000多吨独活,产值达到2500万元。”廖开明乐呵呵地说。

从“种植独活”到“贩销独活”

廖开明出生于巫溪县双阳乡七龙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汉子。那时候村民普遍种植独活,耳濡目染之下,廖开明久而久之也和独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他便选择了扎根乡村,跟随父母种独活。“那时候家里穷,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也不知道去外面找活路,加上家里祖上三代都种植独活,就决定跟随父辈继续种植独活。”廖开明告诉记者,家里种植了3亩独活,是全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年的收入有1万多元。

独活种植基地一角.jpg

独活种植基地一角

据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农业专家介绍,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等功效,药用价值极高,适合生长于海拔1400~2600米高寒山区的山谷中或溪沟边,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

俗话说:“高山出好药。”双阳乡海拔16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非常适合发展中药材。但多年来当地农户一直零散种植独活、不成规模,且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渠道单一,每年独活采收获季只有眼巴巴急盼着外地药商上门收购,没有议价权,很多时候只能贱卖,药农的整体收益也一直上不去。

“那时候农村信息闭塞,农民对药材市场把握不准,不了解行情,好药材没有卖到应有的价格,效益上不去,产业自然无法壮大。”看到药材产业发展弊端的廖开明决定着力开拓中药材销售渠道,帮乡亲们解围。说干就干,2000年他在巫溪县城开了一家中药材收购门市,挨家挨户上门去收购独活,然后再卖给重庆、四川等地的中药材公司。“我开着三轮车走村串巷,以每千克高于市场价1元左右的价格收购独活,做到应收尽收,保证了药农的收益。”凭借着薄利多销的销售模式,廖开明的店铺生意渐渐红火起来,越来越来多的药材公司找到他购买独活。不仅如此,随着订单量的增加,廖开明靠收购独活也大赚了一笔,当年纯利润就达到了5万元。

工人们在清理独活.jpg

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调研独活清理情况

廖开明凭着诚实守信、品质可靠、价格公道的经营原则,药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积累了一批稳定的客源,渐渐在重庆中药材市场打响了名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每年购销独活的纯利润就达到7万元左右。为了增加药材购销品种,他还扩大收购范围,在附近的兰英乡、乌龙乡、田坝镇等地收购苍术、贯众、木香、太白贝母、大宁党参、葛根等中药材,每年收购中药材高达100多吨。

2006年,村里有位熟识的村民联系到廖开明,称自己在河北做生意,见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规模大、渠道广,建议他过去考察。得知消息后,廖开明喜出望外,当即就带着巫溪的各种中药材样品前往河北,谁料瞬间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不到半天时间所有中药材就被一抢而空。这次“试水”成功,让廖开明看到了高山道地药材的广阔市场前景,他决定将巫溪的道地中药材销往全国各地。

既然要闯入更大的市场,那就需要充足的中药材货源。廖开明清楚,必须要改变以往单一上门收购的方式。2007年,他开始从县城的药材批发市场收购当地中药材,再将其大量运输到河北市场销售,提高销售效率。“旺季时最高每天可以售出10吨药材,纯利润就有一万多元,一年下来赚20万元没问题。”廖开明笑言道。

壮大道地中药材产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以前大家都是按照传统理念种植独活,收成好的时候亩产有200多千克,收成差的时候只有100多千克,很不稳定。”廖开明深知,要想提升效益,必须走集约化发展道路,统一种植技术,科学管理独活。为此,他注册成立了巫溪道地中药材种植股份专业合作社,带头学习引进先进的药材种植管理经验,在巫溪县农业农村委的推荐下参加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培育 “头雁”项目、农村致富带头人等高素质农民培训,实地考察独活示范种植基地,总结出了一套巫溪独活生态种植方案,包括育苗和商品独活种植管理,免费为当地独活种植户提供种苗、肥料以及技术培训,以确保种出来的独活品质优良。

“育苗是影响独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技术,比如选种必须在白露过后采收,主要以颜色辨别成熟度,紫红色、颗粒饱满的最佳,采收后要注意阴干不能暴晒;其次必须育苗前整地,底肥以磷肥为主,培土厚度控制在1厘米为宜;最后要注意在农历的四到七月人工除草4次,之后施好追肥。全年分两次追肥,第一次在春季苗高 10 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亩追施尿素5~10千克提苗;第二次在夏季苗高 30 厘米左右时,再次结合中耕看苗酌量追施速效氮肥,促苗平衡健壮生长。”在现场,廖开明说起了独活“种植管理经”。

“如果中药材原料不加工,存放时间有限,一年就要发生霉变。如果进行粗加工后,库存三四年都没问题,不会影响品质。”统一了种植技术后,廖开明又建了初加工工厂,根据市场流通情况对独活进行初加工和分级筛选。2015年他出资300万元引进切片筛选机,将独活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选片,分级出售,大大提高了独活的经济效益。廖开明告诉记者,一级选片市场售价80元/千克,占比15%;二级65元/千克,占比30%;三级50元/千克,占比20%;这样分级销售与以前统货销售相比,平均每千克可多卖15元左右,每吨货通过分级处理后可多卖15000元。在廖开明多年苦心经营下,公司已打造成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龙头企业,带动县内300余户农户种植独活,户均增收10000元。

廖项荣就是其中受益药农之一。他原是双阳乡一名返乡农民工,2012年回到家乡打零工,只能混个“肚儿圆”。之后,他在廖开明的指导下种植独活,成功发展出了100多亩独活种植基地,并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收入大大增加,还盖起了小洋楼。“感谢廖总这么多年给我提供的帮助,现在合作社的独活种植总面积达到了1000亩,基地亩产独活可达150~200千克,和廖总签订购销协议,价格还要比市场高5%,现在大家都是鼓足了劲在干。”廖项荣激动地说。

除此之外,廖开明还常年雇用20多名村民在加工厂务工,公司全年人工支出达40万元,有力解决了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以前在县城打工,但是经常照顾不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现在在廖总这里务工,既能顾家,每个月还有3000元的稳定收入,特别安心。”村民何成美说。

去地里查看中药材长势情况,在合作社与村民一起干活,去周边农户家免费指导种植技术……廖开明干劲十足,处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2023年,廖开明被评为“巫溪县农村实用人才领军人才”。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廖开明表示要依托“巫溪独活”这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建立绿色标准化商品独活种植基地1000亩,进一步提升中药材种植规模,与知名中药材公司合作,打造“本草巫溪独活”品牌,助推高山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标签

乡村振兴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