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新故事|巴南乡村女创客返乡创业 种出“音乐果园”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分类:乡村振兴 时间:2023-12-22 09:42

12月20日一早,“80后”王凤就在位于巴南区的果园中忙开了。果园中的冬草莓正是上市的季节,这两天她和农场的员工正忙着将采收后的草莓贴上统一品牌标识,打包发货。

12年前,王为了在家乡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挺过了技术缺乏、自然灾害等困难,她终于将葡萄园变成了年产值超过300万元的农文旅融合产业。

“做农业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稳中求进。”王凤说。

如今,王凤不仅成了当地有名的水果种植“土专家”,还带着村民通过短视频等“新农活”,为家乡带来了更多人气……

自然灾害导致“颗粒无收”

王凤的家乡位于巴南区南彭街道,曾先后就职于农业公司和通讯公司。

经过近10年在外工作,王凤一心想打造属于自己的事业。当时她留意到重庆的苗木市场火热,便和几位好友一起做起了苗木生意,主要为绿化等行业提供树苗。

几年下来,王凤赢得了客户信任,接连拿下了多个苗木供应项目,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但很快王凤意识到,苗木市场正逐渐饱和,需要“另起炉灶”,事业才能长久。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提到在巴南老家的葡萄产业效益不错,王凤考察后也有同感,便将下一个创业目标选为经营葡萄园。

选定目标后,王凤经过多方比较,在南彭街道鸳鸯村流转了150余亩闲置土地,投入积蓄购买葡萄幼苗,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王凤选择的土地是一片闲置的坡地,多年没有耕作过,种植初期,由于土地肥力不足以及葡萄品种适应性不佳,导致果苗种下后生长缓慢。

然而,还没等王凤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次年由于降水偏多,果园内的排水设施不足,导致新栽下的果苗被冲毁,剩下的也淹在水中。受此影响,当年果园“颗粒无收”,王凤的投入也付诸东流。

重拾信心打造起“音乐果园”

不甘心的王凤了解到政府对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有相应的补助政策,于是主动找到了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得知了王凤的情况,选派种植专家驻地帮助王凤挽回损失。

在重建果园的空档期,巴南区农业农村委还推荐王凤参加了种植技术、青年农场主等培训班。

王凤在大大小小的培训班上了解到,不少返乡创业者都遭遇了类似的困难,依然选择提升种植技术、营销技巧,坚持从事农业,这给了王凤莫大的信心。

王凤向银行和朋友筹集资金,开始重建果园。

这次,王凤首先将果园重新规划,改善光照、通风、排水条件,通过生草技术,防止水土流失。

基础设施完善后,她又引入口感更好、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并在专家指导下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种植区的温度,逐年增加土地有机质含量,为葡萄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王凤种出的葡萄品质极佳,在各大展会上频频得奖,部分品种上市前就被预订一空,葡萄园终于“起死回生”。

一次王凤外出到北京一家农场参观学习时,发现当地农场主通过给蔬菜播放音乐,提升了蔬菜品质,价格也翻了一番,这激起了王凤的兴趣:“既然蔬菜可以‘听音乐’提升品质,何不在果园内试试?”

在农业专家指导下,王凤将果园内部分葡萄用同样的方式培育,结果“听音乐”的葡萄在产量和品质方面都有所提升,这一点也得到市场认可,“听音乐”长大的葡萄价格也有所提升。

王凤随之将该方式扩展到果园后来种植的草莓等水果上,同样获得了市场认可。“音乐果园”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引来了不少“看稀奇”的游客。

发挥优势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

虽然通过“听音乐”培育的水果产量、品质都有所提升,但王凤注意到,每到采收季时,因市场波动,果园不时会出现滞销问题。

如何才能稳定地吸引游客采摘?王凤想到了果园周边有多个旅游景区,每到旺季都有不少游客,她便联系了景区和周边旅游企业,合作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将果园融入当地旅游线路。

“通过与旅行社、景区合作打造旅游产品,游客不仅可以通过采摘游带动水果销售,还能让果园的名气传得更远。”王凤说,借着“音乐果园”的名气,果园成了不少游客必“打卡”的网红景点。

采摘蔬果、欣赏“音乐果园”、品尝农家美食……十余年创业之路,王凤终于在家乡打造起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让果园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也为村子引来了更多人气。


标签

乡村振兴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