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碟榨菜蕴藏的匠心

来源:农家科技 分类:学员风采 时间:2023-10-12 11:21

农家科技记者 蔡鸽 李朋  

特约通讯员 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张龙云 傅凤仙

提起涪陵,几乎所有人都会想起榨菜。涪陵榨菜历经120余年发展,如今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涪陵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可谓是名闻天下。虽然涪陵榨菜早已进入规模化生产、商业化营销的时代,但本地民间沿用老一辈传下来的方法腌制榨菜的传统从未被丢弃。2008年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非遗保护传承,关键在人。在涪陵榨菜的主产区江北街道,暗藏着一群传统榨菜技艺传承人。因为有了他们,一道道传统的工艺流程才能重新再现,在当下的乡村振兴热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80后”青年彭荣贵,自2012年返乡创业,接过“酱香榨菜技艺”的接力棒,怀着儿时的情怀跟着婆婆做榨菜,成为手工榨菜第五代传人。如今他不仅做出了远近闻名的“彭婆婆”品牌,“彭婆婆咸菜”还以其风脱水酱香榨菜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成为涪陵榨菜的名片之一,今年3月份被评为“涪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彭荣贵也因此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近日,记者来到重庆彭婆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见到正在为西洽会准备参展样品的彭荣贵。“小小的榨菜里面,其实也有大大的学问。扎根家乡,把自己所学、所见、所想用到家乡的事业上,在乡村这片热土上,我也可以大展拳脚,贡献自己的力量。”彭荣贵说,他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不仅让农民种植青菜头销售有保障,还解决了部分村民就近就业问题。目前,重庆彭婆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年产值200万元,纯利润80万元。

放弃“船长”万元月薪,返乡创业做传统榨菜

2005年,彭荣贵从重庆第二交通技校的船舶轮驾专业毕业,找了一份运输货船上的工作。凭借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毅力,彭荣贵用了7年时间,从一名水手做到大副,再做到船长的位置,月薪上万元。

▲ 彭荣贵在榨菜加工厂.jpg

彭荣贵在榨菜加工

在船上工作的日子里,彭荣贵每逢回乡探亲,总要带上婆婆做的榨菜作为特产送给船上的同事们,对他来说那不仅仅是家乡的特色农产品,更是一缕浓浓的乡愁。“我婆婆做榨菜用的是传统的风脱水(自然风干)青菜头原料,颜色鲜绿,口感脆爽,常温保质期在7天左右。每次回家都会带些回单位给同事们品尝,大家都说好吃,还让我下次多带点,可以出钱买。”就这样,婆婆的榨菜也慢慢触发了彭荣贵的创业灵感。

尽管许多人羡慕他这份高薪职业,殊不知其中的危险、困难和诸多压力。2012年底,迫于工作带来的重重压力,彭荣贵终于下定决心下船,放弃这份高薪职业返乡创业,立志把家乡涪陵的榨菜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发扬光大。“当时就觉得我们涪陵榨菜本身很有名气了,前景广阔,回乡做传统榨菜一方面可以将婆婆的榨菜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能带动乡亲们致富,可谓是两全其美!”

就这样,2013年,26岁的彭荣贵回到家乡江北街道李寺村,在自家的院坝上开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正式开始跟着婆婆学手艺,做手工榨菜。源于从小耳濡目染,彭荣贵很快便上手并掌握制作榨菜的技术。“我们榨菜的核心工艺总结起来就是三清三洗、三腌三榨。其中一榨,榨取苦水,还原天然柔韧;二榨,精准控盐,天然发酵,自然生香;三榨,榨出黄玉之色。百年秘制拌料,画龙点睛,榨菜口感鲜香。”在现场,彭荣贵说起了他的“榨菜经”。

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2014年,彭荣贵手上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濒临倒闭。这时,涪陵区出台了扶持中小型企业和支持青年创业的相关政策,怀揣继承和发扬光大榨菜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梦想的彭荣贵得到了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区就业服务管理局等部门的帮助,先后顺利贷到两笔总额25万元的无息贷款,购置了榨菜加工设备,优化包装,让手工榨菜产量和品质都得以提高。不仅如此,彭荣贵在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委组织对接的各种展销会上慢慢打开了市场、积累了口碑,销售额也从最初的一个月2000元增加到10000元。

▲ 彭荣贵和婆婆在做榨菜.jpg

彭荣贵和婆婆在做榨菜

眼看着自己的小作坊渐渐在当地的榨菜圈子里名声传开,每天前来购买榨菜的顾客络绎不绝,彭荣贵决定成立公司,进一步发展传统手工榨菜。2017年,他注册成立了重庆渝贵乐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及注册了“彭婆婆”商标。为了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彭荣贵常年奔波于浙江农博会、全国糖酒会等各大展销会,提升“彭婆婆”榨菜的曝光率。

2018年,迫于市场需求,彭荣贵又在涪陵区北斗路新开了一家门面销售榨菜,并在重庆农产品加工协会的对接帮助下,将“彭婆婆”榨菜带到韩国参展。谁承想,产品一下子成为展会上的“宠儿”,被韩国人一抢而空。“当时回来后,订单还源源不断,后来就每天加班加点做榨菜,几乎忙到没有吃饭的时间。那一年我们共做了30吨的新鲜榨菜,销售额高达80余万元。”提到当时的情景,彭荣贵一脸喜悦。

▲ 涪陵区农业农村委与江北街道工作人员在榨菜加工厂调研.jpg

涪陵区农业农村委与江北街道工作人员在榨菜加工厂调研

随着电商行业的兴起,人们的购物方式和消费习惯发生了全新的变化。2019年,头脑灵活的彭荣贵决定利用电商渠道,以“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销售榨菜。为了学习电商经营方面的知识技能,他参加了涪陵区农业农村委组织的“电商直播”“农产品加工安全”等高素质农民培训,学成归来的他租赁了130平方米的冻库,之后在微店、淘宝、抖音等网络平台推广“彭婆婆”榨菜品牌,并在“2019年首届涪陵榨菜文化抖音大赛”上拿到了“抖音达人奖及优秀奖”,成了网络红人。2019年,“彭婆婆”榨菜卖出了30多吨,还远销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总销售额达70余万元,公司被评为“涪陵区重点榨菜龙头企业”。

创新经营模式,实现共同富裕

榨菜做得好不好,原料决定成败。据了解,涪陵榨菜主要以青菜头为原料。涪陵位于长江和乌江交汇处,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丰沛,再加上风化而来的紫色土壤中富含磷、钾、硫和多种微量元素,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出的优质青菜头,是成就涪陵榨菜鲜脆爽口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全区种植面积75万亩,总产量190万吨,产销成品榨菜65万吨。因此,种植青菜头成了当地很多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

为了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彭荣贵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严格按照绿色种植标准要求,施有机肥,采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等,保证青菜头品质。彭荣贵告诉记者,近几年他带动李寺村及周边村共1000多户村民种植青菜头,种植面积累计上万亩,以随行就市不低于订单价格回购,保证农户的收入,平均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除此之外,彭荣贵每年还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人工支出60多万元,有力解决了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在创业途中遇到挫折,多亏区政府部门给了我及时的帮助,为我搭建桥梁,最终帮我渡过难关。如今我创业成功,更要发挥乡村振兴‘领头雁’的作用,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彭荣贵坚定地说。

▲ “彭婆婆”手工榨菜.jpg

 “彭婆婆”手工榨菜

2022年,彭荣贵全年收购青菜头共800余吨,年产手工榨菜300余吨,产值达300多万元。原本130平方米的冻库已无法满足日常所需,就在这时,涪陵区商务委及时给予了105万元的补助资金,帮助修建了容量为1.2万立方米的冻库。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彭荣贵在2022年底接手了位于涪陵区马武镇民协村的一家废旧榨菜厂房,并对其进行改建翻新,完善基础设施、引进机械设备等,花了3个月做完前期准备工作,2023年初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彭荣贵注册成立重庆彭婆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预计公司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如今的彭荣贵收获了无数的光环,他不仅获得了“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并当选为重庆市涪陵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谈及未来的规划,彭荣贵说自己目标明确,会继续坚守乡村,将“彭婆婆风脱水酱香榨菜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同时带领更多的乡亲增收致富,让涪陵的榨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新光彩、焕发新活力。


标签

现代农业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