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螺-鱼”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让“闲田”变“聚宝盆”

来源:农家科技 分类:学员风采 时间:2023-09-11 14:51

走进重庆市潼南区古溪镇水磨村的洁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一片片才栽插完秧苗的稻田,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生机盎然。走近细看,田螺遍布其间,鱼儿欢快游动。站在田坎边,合作社理事长熊辉一脸自信,高兴地说:“今年的种螺很不错,个头均匀,合作社发展稻螺种养面积有500亩,到9月份就能收田螺,预计合作社年总产值超300万元。”连日来,熊辉一边带领着社员投放“中华圆田螺”“石螺”苗,一边在村里自建的大米加工厂里调试设备,为今年烘干、碾米做好准备。

稻田养出的田螺硕大肥美.jpg

稻田养出的田螺硕大肥美

“以前村里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村民们到集镇都是靠步行,一走就是四五个小时。自从熊书记带领大伙发展稻螺种养产业,路也修通了,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在乡亲们眼里,水磨村能发生如今这样的巨变,离不开村支部书记熊辉。

近几年来,水磨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熊辉的带领下,大力发展特色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在稻田养殖了田螺、鲫鱼、鲤鱼、草鱼等,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达到稳粮促渔、稳产增收、提质增效的目的,现已成为国家贝类养殖示范基地。

有为方有位,顺利当选村干部

1999年,18岁的熊辉高中毕业,拿着父母给的2000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在潼南开了一家建筑预制作坊,专门生产混凝土配件、过梁等建筑构件。由于建筑行业赊账严重,资金周转压力大,2003年熊辉决定关闭预制厂,用赚的3万元转型开办建筑劳务公司。凭借在经营预制厂那几年里积累的人脉,熊辉的劳务公司开业不久就承接到一些劳务输出业务,头一年就赚了2万元。

2004年,恰逢水磨村村委会领导班子换届,得益于平日里熊辉在村民眼里踏实肯干、乐于助人的好印象,村民选举熊辉担任水磨村村委会主任。为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熊辉毅然决定放弃经营建筑劳务公司的营生,专心做好一名基层干部,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水稻育秧(1).jpg

水稻育秧

要致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对于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作为当时的区级贫困村,水磨村交通不便,村民们长久以来过着“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生活。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匹配资金不到位,熊辉便带领乡亲们自筹资金修路。2005年7月份,在熊辉的努力下,水磨村建成了第一条1.5千米长的水泥公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拉近了大家与外界的距离。

路修好了,熊辉却没有安于现状。熊辉深知,要想带动群众致富、推动集体增收,必须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给村里新增发展项目,才能带动村里经济发展。 2007年,熊辉在多方考察和调研后,将璐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水磨村,该公司主要以人工养殖泥鳅为主。随后,该公司在水磨村流转100多亩土地建起了水产养殖场。多位村民在养殖场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自担任村委会主任以来,熊辉时刻将村民关切的问题放在心里、落到实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水磨村村民的高度认可和支持。2010年,熊辉当选为水磨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里第一责任人,全面管理村里日常事务。有了养殖场的入驻,村民们发展产业的热情逐渐高涨,熊辉继续带领着村民自筹资金逐年修路,到2017年村里的公路已长达12千米,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水磨村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又吸引了一个江津商人在此建立500亩的花椒基地,也让更多的村民有了就业机会。

稻螺鱼”种养新模式助农增收

2019年6月,熊辉认识了从事稻螺综合种养的广东商人蒋先生,了解到田螺的价格可观,收购价高达16元1千克,市场前景广阔。水磨村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气候温润,非常适合发展田螺养殖。熊辉当即就与蒋先生商谈合作事宜,最终双方达成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发展稻田养殖田螺,由熊辉牵头成立合作社,承包土地,组织农户代表学习养殖技术,负责日常生产;由蒋先生包技术、包风险、包销售,打消村民养殖后顾之忧。

11月,熊辉便注册成立了潼南区洁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并说服20户村民作为股东加入合作社,随后亲自带着社员前往广东、广西、湖北等地水产市场考察种螺的采购和商品螺的收购行情。回来后,合作社便在水磨村以5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500亩荒地,并着手对荒地进行改造,施用腐熟有机肥培肥地力,修建2.6千米生产便道,安装了抽水机等,一系列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投放种螺打好了基础。

2020年4月,熊辉从广西、湖北等地引进中华圆田螺,每亩投放175千克,500亩稻田全部完成种螺投放。水稻种的是抗病虫害性能强、高产的乾两优糯香型水稻品种。水稻为田螺遮荫,提供安静的栖息环境;田螺以稻田中的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泥土中的腐殖质、田间杂草等为食,减少稻田病虫草害的发生。

“当年, 田螺的销售额在100万元,水稻的销售额在18万元,稻螺模式的综合收益在120万元左右。这种综合生态种养模式所生产出的稻米与田螺,都是绿色、健康、生态食品,大受市场青睐,效益是普通同类产品的2到4倍。”熊辉笑着说。

村里自建的大米加工厂.jpg

村里自建的大米加工厂

尝到了稻螺共生绿色种养模式的甜头后,熊辉下定决心继续提升自己的技术与经营水平,增加稻田综合种养收益。2021年,在潼南区农广校的推荐下他参加了“高素质农民水产养殖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培训他不仅开阔了眼界,还结识了不少优秀的同行和专家。回来后,熊辉开始探索“稻-螺-鱼”共生模式,在原来稻螺种养基础上,每亩稻田增加投放3条草鱼、10条鲤鱼,让鱼在浅水中生存,取食浮游生物以及稻株底部的害虫、福寿螺等,稻、螺、鱼和谐共生,生态农业成效显著……

“去年我们1亩地收了350千克谷子,25到50千克鱼,150到175千克田螺,500亩地的纯利润达到了130多万元。”熊辉笑着介绍。此外,20户农户代表平均每户还额外拿到了1000多元的提成,大家对稻-螺-鱼种养模式的信心更足了。“现在长年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有50名左右,一年光人工支出就要50万元哩!”熊辉说,2022年合作社的田螺刚一上市就被广西客商全部订购了,大米也全部售空,收获了喜人的成绩。去年合作社还自建了大米加工厂,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基本上实现了自产自销。

谈到今后的发展,熊辉表示,他将带领村民们继续探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在推进“稻-螺-鱼”生态种养模式基础上守护好山好水好生态,打造一个生态稻螺养殖园观光休闲区,让来到水磨村的游客们摸生态螺、品稻花鱼、享天然优质大米。(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 文/蔡鸽 李朋 特约通讯员 潼南区农业农村委黄强


标签

乡村振兴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