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与生猪 种养如何谱“恋曲”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分类:科普知识 时间:2023-06-13 10:16


三台县麦冬·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受访者供图


一走进三台县芦溪镇,写有“中国麦冬之乡”六个大字的路标扑面而来,这是5月间“天府粮仓与我们的担当·一线调查”报道组对三台的初印象。

再往前走约5公里,我们便来到了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隔壁不远,就是中国麦冬博物馆。

麦冬之后,是生猪。随行的三台人员骄傲地说:“我们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县”,说的即是麦冬种养循环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生猪种业)产业园。

种养循环,也就在麦冬种植与生猪养殖之间完成。生猪和麦冬,在三台,神奇地结合在一起,种养之链,种养之“恋”,发出农业图强的美妙音符。


生猪:

打造全国生猪种业高地

在三台县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主体大楼,进门便看到一面巨大的显示屏,占据了大厅绝对C位,上面各种红蓝曲线、数字实时变动,实时呈现全国生猪交易市场大数据。

打造全国生猪种业高地,三台县底气从何而来?

生猪出栏连续四年全省第一,铁骑力士1.5万头种猪培育场、种猪性能测定中心、紫河5400头扩繁场、良沃60万头A级生猪高标准屠宰场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据介绍,三台县正是依托这些良好的生猪产业基础,加快推进生猪繁育基地建设,在国家现代农业(生猪种业)产业园内建成了铁骑力士和明兴科技2个国家核心育种场、千头以上扩繁场6个、A级屠宰场1个、精深加工企业5个,构建了以育种为核心、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

可以看出,三台县打造全国生猪种业高地,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进程。

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全省唯一,落户三台,正谋划依托生猪联合育种创新中心、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猪性能测定中心、生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心,打造“四中心一平台”,加速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兴业显示度的西部生猪联合育种先行区。


麦冬:

构建种养循环体系

我们走进麦冬博物馆,一探麦冬在三台的前世今生。

“传说秦始皇苦苦找寻的‘不死草’,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麦冬。”麦冬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麦冬是中国原产药材,具有2000多年应用历史,主产地在四川、浙江等地。其块根、须根都可入药,“主要功效是养阴润肺,有380多种中药配方采用麦冬。”

涪江浩浩荡荡,流经三台,沿河两岸形成芦溪镇、老马镇等7个镇乡冲积河坝地区,冲积出的中性或碱性砂质土壤为涪城麦冬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必需的营养物质。

自然资源的先天禀赋和深耕700年的种植沉淀,奠定了三台涪城麦冬的道地药材特色优势,成就了三台成为“中国麦冬之乡”:

目前三台麦冬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量占全国7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三台涪城麦冬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首批入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

麦冬种植业在三台的现代农业之路,与生猪产业迎头遇上,种养循环应运而生:

“猪—沼—药”种养生态循环,猪场粪污通过管道输送到沼液发电站,发电并入国家电网,剩下的沼液对麦冬进行灌溉。园区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98%以上。

由此,三台麦冬按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

科技加持:麦冬产业技术研究院、麦冬科研试验园应运而生,26家科研单位入驻,链接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9个。

三产融合:麦冬博物馆、麦冬特色小镇,园区麦冬年加工能力3.1万吨,生产出参脉注射液、金脉煌饮料等新产品。

“我们开发了很多麦冬深加工产品,目前正在推动麦冬药食同源,步入大健康产业。”麦冬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建基地、育产业、创品牌、拓市场,三台麦冬产业已成为覆盖多领域、拥有多业态的综合性产业。


标签

畜禽养殖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