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城乡融合研究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分类:乡村振兴 时间:2022-12-14 09:55

促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途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现阶段城乡差距问题的本质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来提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在市场空间的协调融合、工农在分工与消费等方面相互促进城乡关系新格局。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最终是让城市和农村这两个差别性空间,形成功能互补、利益协调、和谐共生的共同体。因此研究乡村振兴中的城乡融合问题,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与消除城乡差别,并把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结合起来,有助于更好地推动资本技术文化等资源助力乡村振兴,逐步消除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均等化发展,推动乡村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对城乡融合中振兴乡村的理念上,需要实现由城乡均等化发展到城乡互补共生共同体的转变。在当下的研究和实践中,对城乡融合发展来振兴乡村的理念上,强调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重视政策上给予乡村更均等的发展机会。但是,城乡作为不同的地理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容量,对资源聚合产生的经济价值等现实问题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城市发展的巨大虹吸效应,吸收农村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甚至农民的储蓄,这些虽然客观上导致农村发展滞后,但是也是市场经济规律的产物。所以,需要在市场规律基础上承认农村和城市的差异与共生。城市更偏重于市场交换、工业生产、人口聚集、高效的服务业提供等职能,农村则更多地是农村产业发展、农业人口居住、农村文化生活与生态涵养的区域,是城市经济辐射效应下服务城市核心产业和城市市场交易的市场主体。农村环境的制约性因素是人口密度低,市场小并且交易范围有限,服务业欠发达。城市限制性则是空间有效,土地、生态、资源压力大,需要农村缓冲。

第二,对城乡融合中乡村振兴的途径上,要从农村农业开发,转变到破除城乡资源配置壁垒,实现统一市场。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下,大量的资本技术走向农村,农村也在政策规划下建立产业园和开发项目,呈现的是城市伸入,农村接纳的格局。但是在现有制度框架下,资本技术要利用农村闲置的资源,如闲置校舍农房集体土地等,都需要打破法规制度限制,否则进入乡村的投资者无法实现产权保护。同时,农村的农产品、农村文化产品要进入城市也收到诸多的限制。比如,大多数城市限制农民不能临街摆摊销售,而农产品销售周期一般较短,农民在无法自售情况下只能选择产品被批发商收购。这在客观上不利于有效竞争的统一市场形成。所以,打破资源配置壁垒,需要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城市交易制度等多项制度改革下,才能较低市场交易费用,实现城乡市场充分竞争下的统一。

第三,在城乡融合中振兴乡村的建设理念上,应该从农村建设工业化标准,到注重农村差异和特色文化的建设思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乡村宜居宜业,村容美丽。当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改造人居环境方面,城市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可供乡村居住环境振兴借鉴。然而,在现实的乡村人居建设中,却出现大量工业标准高却并不一定适合农村的案例。比如,在建造乡村房屋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高大空间,高层高、巨大的落地窗,外观上一再的追求罗马柱、西式房檐窗户结构。这些用在城市房产开发初期的别墅设计理念,通俗地讲就是中不中西不西四不像,以至于很多建筑设计师批评到,如今农村新建的农房是中国历来最没有设计文化和美感的房屋。不仅外观上面,仅仅就实用价值上也是耗能高、空间利用率低,冬冷夏热。除了高大的外观,居住的舒适性经济性并不理想。所以,并不能简单的用农村人均居住面积改善多少,投入建设资金多少,可居住多少人这些显性指标衡量乡村建设,更应该从农民农业生产实际出发,结合农村消费习惯、能源消耗形式、文化传统、以及当地建材状况等,建设节能环保、有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价格合理、本地资源利用率高的新型乡村建筑以及乡村人居环境。

第四,对城乡融合中振兴乡村产业上,要从动员各类资源下乡抢占乡村蓝海市场,到如何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振兴乡村产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上,目前还有一种倾向认为:农村农业里面有市场蓝海待开发。而现实是随着国内资本积累,中国已经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农村也已经成为资本红海。近年来大量资本下乡已经把土地价格等农村基本要素价格抬高到了失去市场理性的程度。比如,一亩土地的租金动辄千元左右。这就让真正有技术有理想也愿意长期投身乡村产业振兴的人群望而却步。同时,这样的市场土地租金价格让很多农民要么低效率自种,要么等待符合市场价格预期的土地流转项目。事实上经过前几轮的资本下乡种植的探索,有利润且发展稳定的项目已经走上成熟轨道,比如大型养殖农场、绿化种植基地、地区性特种种植养殖等。但是占比并不低的项目,在盲目拿到流转土地,进行了前期投入,产业运行后并没有取得预期效益,或者产业波动较大,最终选择退出。所以,目前乡村产业振兴已经进入了精耕细作,需要有科学的顶层做规划,乡村的基层组织与村民、下乡的资本、技术、人员之间开展友好而现实的协商博弈妥协,建立诚信且具有法律保障的多元化组织,保证各方都实现自身的诉求和利益。所以,产业振兴面临的是如何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新的产业主体的问题。

第五,对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生态文明,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并实现生态价值振兴。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城镇化过程中经验。理想的乡村振兴路径是不走先污染后治理弯路。从退耕还林工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连续的政策红利积累,和农村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乡村的生态资源积累已经呈现巨大价值。西北地区的水果成为市场上水果的高品质产品,新疆云南高山水果成为生态品的代名词。这些本来生态脆肉,降水不足的地区,经过生态治理,形成有利于人居和农业生产的良性降雨气流温度等循环。同时,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农村积累的大量生态资源,也需要在保护利用中实现价值,让绿水青山为老百姓带来现实收益。比如,经过几十年涵养的农民自种的林地应该如何逐步变现,生态恢复出现的诸如野猪田鼠活动影响正常农业生产等问题。而且很多远离城镇的乡村,尤其山区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区生态涵养带,但是生态良好的山区物产尤其可开发物产有限,农民守着数十年生态恢复投入的生态资源,要实现其价值的路径有限,甚至自种林木砍伐也极大的受制于法规。所以,乡村生态文明需要在涵养基础上保护中实现生态价值,让保护和价值实现良性互动,实现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价值。

第六,对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精神文明,需要从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到提升乡村法治道德等文化环境。城乡融合发展在人文上尤其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管理上,不仅需要吸收城市生活环境改善的经验,更需要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比如,乡村目前存在比较严重的离婚率高、养老问题、赌博、恶性事件、天价彩礼等社会热点问题。这些既是乡村市场经济观念成熟,人的利益边界凸显的体现,同时更是人的责任感道德感等精神文明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所以,政府社会公民个人共同努力提升乡村的道德环境和法治水平,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在乡村振兴中营造乡风文明的人文环境,提升乡村精神文明质量,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要求。(杨晓建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标签

乡村振兴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