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桐子变“摇钱树”,她让深山小村焕发新活力

来源:重庆市农广校 分类:学员风采 时间:2021-08-16 09:14

走进彭水县长生镇三合村,满目青翠欲滴的绿意扑面而来。山上规划齐整、绿油油的乔木是毛叶山桐子树,山下地里一畦畦嫩绿色的草本植物是中药材黄射干,就连生态林里的不少树干上,也长着墨绿色的铁皮石斛。

“秋天的时候,山桐子丰收了,这里满山遍野的火红色,场景相当令人震撼。” 重庆中林油鼎桐林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廖秀兰,指着对面漫山遍野的毛叶山桐子树,满脸笑容地介绍道。

看着生机盎然的三合村,错落有致、排列整齐的农田,宽敞平整的道路,谁会想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道路狭窄、破烂的贫困小村?


1.png

▲ 彭水县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考察毛叶山桐子生长情况


走出大山十几年后,她毅然回乡当“新农人”

长生镇地处彭水县东部,位于高山之间,镇上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剩下的村民多年来以种植玉米、水稻、土豆等作物为主,收入微薄。

“我当年就对自己说,一定要走出大山,有能力了再回来改变乡亲们的生活。”讲起自己的往事,廖秀兰眼中闪动着理想的光芒。

当年的廖秀兰一心想走出大山,所以她早早就外出务工打拼,从影视器材商行的店员开始做起,慢慢摸索创业经验。她开过砖厂,从事过建筑行业。经过多年的打拼,她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成为了乡亲们口中的“能干人”。

走出大山,过上了让人眼羡生活的廖秀兰,为什么会“蠢”到再回来?面对乡亲们的不解,廖秀兰解释说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牵挂着生她养她的三合村。

从小到大,廖秀兰总觉得三合村不应该是她看到的这个样子,她每年都会回一趟老家,看着熟悉的山山水水,思考着怎么改变故乡的贫穷面貌,摆脱原本传统落后的农业状况。为此,她还跟自己的父亲起过争执,她父亲执拗地认为当地只能种点玉米、土豆糊口,想要致富,还是要靠外出务工,但她总觉得这片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的土地,还能长出效益更好的东西。


@J(14ZH55Z1JS$PD[M3~647.png

▲ 山桐子果


她四处考察,频繁往返于外地与家乡之间,想要找出一种可以改变这个山村的经济作物。她曾经想过依托高山气候种植青花椒,但是考察过市场和咨询过技术人员后,她发现不太合适。

就在她有些迷茫的时候,经人介绍,她获悉毛叶山桐子这种经济作物的市场前景广阔。毛叶山桐子是含油量较高的高大乔木,是生产优质食用油和高级护肤皂、保健品的上佳原料,具有产量高、出油多等特点,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还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彭水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十分适合栽种。

2016年,廖秀兰毅然回到家乡三合村,开展毛叶山桐子的种植。

长短结合,释放土地活力

作为本地人的廖秀兰,很清楚家乡贫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村民思想保守。因为害怕没有收益,当地农民不敢也不愿尝试发展新的农业品种,思考再三,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精明,想出了一个长短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计划。

短期内,廖秀兰决定先种蔬菜,一来可以解决短期现金流问题,为长期发展积累资金;二来可以让村民们看到具体经济效益,明白种植其他作物一样会有不菲收入,对于日后种毛叶山桐子不再抵触。

 

说干就干,综合考虑之下,廖秀兰准备先从辣椒种植入手。她流转了300亩土地,发展村民种植辣椒,开始用实际行动,给当地“打个样”。

当时廖秀兰种植辣椒,也是不被村民们看好的,都觉得这里从未大面积种过辣椒,靠这个致富是异想天开,都不愿意将种植粮食的土地用来种植辣椒。

关于这个问题,廖秀兰一方面从亲戚朋友入手,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农户的信心,辣椒种植所需的所有肥料、种子、地膜等投入,都是她自己出资,由农户帮种,农户出人力、出地,她统一销售后给农户分红。

靠着这种方式,廖秀兰终于在长生镇种下了几百亩辣椒,当年辣椒大丰收,销往湖北等地,经济效益良好。当地村民看到辣椒丰收带来的效益,终于开始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而靠着诚信经营的廖秀兰,迅速在当地积攒了良好的口碑。

“短”的效果达到了,廖秀兰信心满满地开始了“长”计划,拥有一定资金和口碑的她,准备开始种植毛叶山桐子。可是面对这个少见的经济树种,如何种植?怎么入手?事到临头,廖秀兰还是有些迷茫。

正当有些犯难之际,彭水县农业农村委组织的青年农场主培训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解决了廖秀兰面临的难题。县农业农村委指导她从外地引进了优质山桐子树苗,并且在种植过程中为其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地政府还为她的基地修建了“产业便道”,极大地方便了产品、生产物料的运转。

有了这些支持,廖秀兰更有了底气和信心,2017年她流转了3000亩土地,成立了重庆中林油鼎桐林业有限公司,根据她所学习的知识,采取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彭水发展种植了1万多亩毛叶山桐子。

巾帼不让须眉,山桐子变“摇钱树”

1万多亩山桐子,开垦荒地、买苗、栽种、施肥、防虫、养护等需要大量的人力、技术和资金的投入,而且树苗从栽种到挂果起码要3年时间,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问题出现了,一个个解决就好。廖秀兰当时看着流转过来的撂荒地,是这么给自己打气的。

人力方面,因为彭水属于劳务输出大县,不少壮劳力都外出务工,廖秀兰就把留守妇女组织起来,硬是让山桐子在这里“安家落户”。通过种植山桐子,几百名妇女有了额外收入,为此,她的种植基地还被当地妇联评为“巾帼示范基地”。

技术方面,廖秀兰不惜重金,从外面请来技术员和专家团队,对于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逐一优化解决,并且十分注意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和后备技术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她也逐渐成长为山桐子方面的“土专家”。

人力、技术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山桐子起码要种植3年后才有收益,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从“长短结合”尝到甜头的廖秀兰,开始大规模发展立体农业;山坡种山桐子,山桐子林下种植辣椒,生态林树干种石斛,山下的田地不再种玉米、土豆,改为种经济价值更高的中药黄射干。

这样套种不仅解决了短期的资金问题,而且随着规模化的种植,原来的撂荒地变成青山绿水,从上到下的空间综合利用,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0年,最早种下的2000多亩的毛叶山桐子初挂果了,产值40万元左右,带动农户2000余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而她种下的600亩黄射干也与四川一个药企签订了购销合同,每年保守估计,产值也有十几万元。

随着1万多亩山桐子陆续挂果,可以预见的是,它们将成为三合村的致富“摇钱树”。

“光卖山桐子效益不高,还要加工成产品效益才好。”廖秀兰没有满足于只做初级原料提供,她现在已经着手对山桐子和药材进行深加工,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山上的苗族特色民宿已经在修建,她准备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只有依托乡村振兴这股政策东风,真正把山桐子的附加产值全部开发出来,成为彭水的一张名片,才能让落后的小山村彻底变样,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廖秀兰指着漫山遍野的山桐子动情地说。

特约通讯员 梅海飞 江群


标签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