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国家级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建设成效及经验

来源:重庆市农广校 分类:乡村振兴 时间:2021-07-08 09:52

巫溪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山高谷深,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内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拥有林地487万亩,空气质量居重庆市第一,溪河纵横,水质普遍为一级、二级。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为巫溪发展有机农业产业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础。2017—2019年,巫溪县重点建设“国家级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在红池坝建设中高山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区、有机茶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有机中药材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等。巫溪县依托资源优势,以企业为载体,健全体系,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探索创新品牌发展新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巫溪有机生产技术示范取得的成效

(一)有机产品生产呈现亮点,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

截至2020年,巫溪拥有有机产品标志13个(转换),种植有机蔬菜1000亩,发展绿色食用菌90万袋,年产有机蔬菜4000吨、有机茶叶200吨、中药材1000吨、有机生猪3000头、山羊5000只,有机产业年产值近亿元。有机食品种植示范区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未检出”、重金属检测“合格”,主要卫生指标“合格”,带动全县“三品一标”总数达到238个,总产量超100万吨,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二)标准覆盖面大大提高

有机食品标准体系基本涵盖有机食品种植全过程,收集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提炼共性标准,优化标准指标,收集5个体系105个标准,采用国家标准11项,地方农业规范94项,标准整体覆盖面达100%,全面提升了标准化水平。

(三)创新标准应用模式

巫溪县于2005年成立农产品检测工作机构,配置专业人员专门从事标准工作,搭建农产品质量标志申报初审和监管平台,为标准化添动力;充分利用市级举办的培训平台和各种展会,先后培训企业内检员50多名;生产企业产品进超市,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检测和追溯两大体系成为监管的核心支撑,通过检测,高山蔬菜多年检测合格率达100%;追溯让外界知晓生产全程控制的真实情况。以“龙头企业+基地”“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为主要生产模式,有效地推动了种植全过程标准化生产。

(四)带动有机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有机技术示范带动全县相关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以“一条龙”服务方式为高山蔬菜、中药材、核桃等提供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提高了有机生产技术水平。通过“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提供扶贫就业岗位1219个,贫困户户均年增收8000元。

 二、有机生产技术示范区建设经验

(一)构建政策体系

巫溪县政府于2017年、2018年出台了《质量和标准工作奖励办法》《关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任务分工(2017-2018)》,极大地推动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二)按标生产

巫溪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共采用国家标准4项,生产企业统一编制管理规范及作物生产技术规程18项,制定管理制度60项、工作标准12项、操作规程4项。2017年、2018年组织标准培训10余场次,编制App课件10项。

(三)推广有机生产技术

1.基地选择。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的区域生产农产品,避开城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生产区域之间均有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利用驱避或诱集植物建设隔离带,建立生物栖息地,保护物种和生态多样性,增加天敌等自然因子对病虫害的控制和预防;生产基地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不对环境或周边其他区域产生污染。

2.土壤培肥,调整土壤肥、热、水和气。建立合理施肥制度,根据作物需求、施肥种类、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土壤质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土壤培肥措施。建立合理的轮作、间套作制度,轮作如粮—菜、粮—药、粮—饲、粮—绿肥等,间套作如粮/菜、粮/绿肥、禾本科/豆、果/绿肥、果/饲草等。调结构,合理布局种养、粮经饲,以保证种植蔬菜、粮食、药材等有足够的有机肥源,种植豆类作物如豌豆、胡豆、大豆,红小豆等固氮作物,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果园则可套作绿肥、轮作绿肥等,培肥土壤,培植有益微生物,替代化学肥料。

3.建立稳定的农业结构。建立植物—动物—环境互利平衡的循环系统。农、林、畜牧、渔形成合理的比例,建设生物多样性的复合生态系统,创造有利于动植物健康生长、有益生物繁衍,抑制和消灭病虫草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在庭院或养殖场外围栽植银杏、香樟、苦楝等,内层栽植药材如金银花、连翘、贯众、当归等,建设生态庭院或养殖场。

4.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农业措施。

①建立无病虫种子繁育和脱毒快繁基地,生产和使用无病虫种子、无性繁殖材料或苗木。

②调控生态。推广间套作、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利用果园生草覆盖防除杂草,利用害虫天敌、性诱剂等生物调控技术减少病虫害。利用温室、塑料棚、小拱棚、日光温室等设施栽培调整作物种植时间和生长空间,避开害虫的生活周期,减少害虫的有效侵害时间;清洁田园,破坏病虫害越冬条件,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在农田周围种植害虫天敌喜食的植物,以促进天敌繁衍;选择多种个体大小和取食习性等方面不同的畜、禽混养,物种间相互促进、相互利用。

③农事活动。加强水肥管理,控氮增钾,实施水旱轮作或休耕;采取淹水、灌水、冬耕冻土晒土、大棚栽培高温灭菌等措施杀灭有害生物。

(2)物理措施。采用干热法与温汤法浸种杀灭病菌,采取白色地膜、银灰色反光膜覆盖苗床、铝箔覆盖等栽培措施避蚜;在夏季高温期铺设黒色地膜,促使土壤升温,以杀死多种病菌;在育苗期及生长季节用防虫网防虫;通过给果实套袋隔离食心虫;利用灯光、色板等有针对性地对目标害虫进行诱集、消灭。

(3)生物措施。利用外源有益微生物,如木霉菌制剂处理种子和苗木,可使菌根产生病原菌抑制物质,限制病原菌繁殖和侵染;利用枯草芽苞杆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可有效杀虫灭菌;利用施肥和调节环境条件改善生物群落,增强微生物竞争力,如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厩肥、秸秆还田、绿肥和生物菌肥,或增施石灰、草木灰,提高土壤碳氮比。

在有机农产品基地设置隔离带,在隔离带种植高大植物、成片乔木及灌木以招引草蛉,少量种植棉株也可吸引草蛉;种植玉米,玉米穗丝可吸引花蝽。在果园种植蜜源植物,能够招引害虫天敌,如种植荷兰芹招引土蜂,种植紫花目苜、夏至草为瓢虫、小花蝽提供花粉。另外,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治鳞翅目昆虫,种植土烟、花椒、大蒜、辣椒、艾草和熏衣草等可驱避害虫。

(4)药剂防治。

①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对红蜘蛛、螨、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粉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害虫孵化初期使用天然除虫菊素400~80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烟青虫、食心虫、斜纹夜蛾等。

②矿物源农药。用波尔多液、辣椒汁、高锰酸钾、弱毒疫苗N14、生石灰等预防白粉病、锈病、疫病、蚜虫,也可用于土壤消毒。

③微生物农药。可使用枯草芽苞杆菌、苏云金芽苞杆菌、白僵菌、木霉菌、轮枝菌等,具有杀虫、杀菌、除草作用。

(四)依托平台 ,为推进有机品牌建设提供支撑

1.搭建质量监管平台。农产品质量标志申报与农产品检验检测对于农产品质量提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2014—2020年,巫溪县累计认证绿色食品122个,定量检测1000个,其中检测有机产品100个,重庆市名牌农产品15个,检测土样56个、水样22个,快速检测2500个。

2.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巫溪县、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基本健全,为确保农产品品牌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巫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指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社100家,并推广农药、化肥“双减”技术。

3.积极做好申报、追溯工作。巫溪县严格按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对有机食品标志进行申报和年检,现场检查企业产品质量、质量控制体系执行情况、有机食品标志使用等,并通过国家和市级追溯管理平台,全面真实录入生产经营管理信息情况等,对生产企业标准化生产发挥监督作用。

(五)完善有机食品监管机制,增强发展动力  

1.责任机制。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建立农业质量认证监管责任制。改变了过去“重数量轻质量、重认证轻监管”的工作格局,实行“数量质量并举、认证监管共抓”的新格局。县农业农村委与委属事业单位、32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组织发展本行业本区域粮油、果蔬、水产品“两品一标”认证申报工作,形成“两品一标”有人抓、有人管、有领导负责,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格局;县农业农村委还与获得质量标志证书的生产企业签订监管目标责任书,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责任、明确目标,让责任、目标落地落实。

2.以奖代补、优先机制。为推动巫溪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激励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农产品申报,扶持农产品品牌培育。对获得“三品一标一名牌”等认证的农产品生产单位给予奖励,新获得绿色食品称号的,每个产品奖励1万元;获得有机产品称号的,每个产品奖励3万元;新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每个产品奖励20万元;县农业农村委对取得“三品一标”农产品标志的单位,在项目、资金支持上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倾斜。     

3.有机产品价格机制。有机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等,要按照有机标准生产方式进行农事活动,要消耗的物化成本、劳动时间、环境成本都要增加,所以有机农产品市场价格比绿色食品、普通农产品应该高得多。如巫溪兰英、红池坝产的有机贝母价格在每克10元以上,巫溪蒲莲镇产“渝鹰牌”有机老鹰茶价格每千克600~1000元,这些产品虽然价格高,但由于品质优,属于生态产品,仍深受消费者喜爱。

重庆市巫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田宗轩


标签

现代农业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