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地区春耕备耕“三类现象”需关注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分类:农业要闻 时间:2021-02-07 13:5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为邦本,本固邦宁。随着2021年“立春”的到来,全国春耕备耕工作陆续进行,开启了“十四五”农业生产大幕。近日,涪陵区相关部门深入各乡镇街道、供销社、农服中心进行走访调研,全面摸排春耕备耕工作开展情况,具体如下:

一、春耕备耕物资准备情况

(一)“两杂种子”备种情况。据统计,截止2月2日,涪陵区已调进玉米品种179个(含糯玉米2个),种子数量59.2万公斤(含糯玉米种子1.82万公斤),上年用种57.7万公斤;调进水稻品种152个(含糯稻品种2个),种子数量28.3万公斤(含糯稻种子0.32万公斤),上年用种26.38万公斤。总体上能够满足全区农业生产用种及补种需要。

(二)农资肥料等备耕情况。据统计,目前涪陵区化肥库存量为7140吨,比去年同期下降9%,其中:尿素库存1520吨,比去年下降5%;碳铵库存880吨,上升13%;复合肥库存2890吨,下降30%;磷肥库存1750吨,上升26%;有机肥100吨。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业用药库存达700余万元,蔬菜等种子约80吨。目前已配发到基层5230吨农资物质,全区春耕农资货源能够保证。

二、需关注的三类现象

(一)农用物资价格普涨现象。受原料成本、人工成本增加,以及春耕在即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今年春耕备耕物资价格出现普涨现象。统计显示,水稻种子调查137个品种,平均零售价格100.85元/公斤,同比增长3.96%;玉米种子调查145个品种,平均零售价格36.12元/公斤,同比增长7.18%;尿素零售价为2500元/吨,碳铵零售价为900元/吨,高浓度复合肥零售价为3000元/吨,低浓度复合肥零售价为1400元/吨,另外,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业用药涨幅均比去年同期普涨10%左右;经电话采访周边区县,四川省、重庆市辖区都存在此类现象。

(二)农村劳动力紧缺现象。当前,由于外出务工因素影响,农村在家劳动力很少,加上今年疫情形势严峻,各地倡导农民工“就地过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不足30%,有的村仅回来几个人,农村地区欠缺劳动力成为普遍现象。据统计,涪陵许多乡镇在家劳动力不足25%,如荔枝街道方坪村(原贫困村),全村户籍人口为2152人,实际在家的仅有485人,占比仅22.5%。同时,受西南地区山地地形复杂、地块零碎、社会投资意愿不足等因素影响,涪陵区共有159万亩耕地,实行代种代管代收的社会化服务的仅占21.5%,总体上社会化程度不高,更加剧了农村地区“劳力荒”问题。

(三)农村土地撂荒现象。近年来,涪陵区为了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因地制宜采取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流转规模经营、代耕代种、耕地宜机化整治等一系列措施,2020年开发利用撂荒地达24775亩。但由于农业产业投资收益少、周期长、风险高,尤其是近年用工成本逐年升高,导致农产品种植的比较效益难以凸显,同时受外出务工、劳动力不足、土地零散不便耕种等因素叠加影响,部分农村土地出现了撂荒现象,这在西南山区应属普遍趋势。据统计,涪陵区2020年撂荒地总面积达93792亩,涉及48968户农民,其中因举家外出撂荒占比33.1%,因种植效益差撂荒占比30.9%,因劳动力不足撂荒占比23.1%,因土地零散等其他原因撂荒占比12.9%。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农资价格指导。建议国家出台农用物资价格调控政策,由各地根据现实情况统一制定指导价,并由供销社集中采购调度、统一发放,借鉴医保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建立价格谈判机制,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配合农用物资供销,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故意哄抬物价等行为,切实维护农民权益、让利于民。

(二)推进规模化生产经营。建议探索西南地区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新模式,出台政策支持土地进一步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宜机化整治,大力培育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

(三)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议探索构建适合西南地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农业服务中心、庄稼医院、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等基层服务组织,打造“互联网+”“电商+”等社会化服务平台,推行电话预约、统一配送、全程托管、订单服务等模式,开展代耕代种、测土施肥、技术咨询和网上农民培训等服务,为稳定农业生产提供有效服务保障。

(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出台优势特色产业扶持性政策,引导各地加大中药材、特色蔬果、经济林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力度,加强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抓好春耕备耕、大田生产技术指导,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效益。


标签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