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坚持生态先行种“水下森林” 筑起生态屏障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分类:乡村振兴 时间:2021-01-13 16:1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3日6时5分讯(通讯员 尧华燕)近日,笔者驱车前往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穿过日月广场,沿着滨江十里长廊,总会在不经意间被一片五彩斑斓的“水下森林”吸引。

宽阔的江面上,一棵棵碗口大小的中山杉傲立水中,露出或黄或红或绿的树梢,仿若一片水上盆景,美丽极了。水与树的交融相生,吸引着群鸟安家做客,也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看得到的水上美景,让附近的农民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而看不到的水下世界,中山杉把根深扎泥土,用顽强的耐淹力有效缓解消落带水土流失,同时净化着江水,守护着长江母亲河的一江碧水。

这是万州区坚持生态先行,积极破解消落带治理难题,努力构建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生态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生态安全格局的积极行动,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作出的积极贡献。

由于冬季蓄水和夏季防洪,三峡库区水位在175米和145米之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由此产生高差30米、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的消落带。在消落带,耐旱植物在蓄水期无法存活,耐淹植物在枯水期无法存活。其脆弱的生态,给长江母亲河带来生态危机。

治理消落带,成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为破解这道世界难题,万州区开始寻找一种“两栖植物”,以自然之法治长江之水。

早在2002年,中山杉便引起了万州研究人员的注意。这一年起,区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林科所所长任凭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了中山杉的消落区栽植淹没试验。

经过长达10年的试验研究,任凭和团队的科研人员发现,中山杉试验示范林存活率高,长势好,是理想的“两栖植物”。

2012年以来,任凭和他的团队将中山杉耐水淹没试验扩大到万州沿江的新田镇、瀼渡镇、溪口乡、大周镇、燕山乡、高峰镇和百安坝街道等地消落区,试验示范林达到了1800余亩,绿化消落区岸线长达50公里。

“我们结合中山杉示范林形成的景观,在滨江一带打造十里滨江长廊,发展乡村旅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周镇镇长周建红介绍,在冬季蓄水期间,浸泡在水中的中山杉树叶随季相变化逐渐由绿变黄、变红,形成了红绿相间、色彩缤纷的“水上森林”景观,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有效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客流最多时,我们这里的一户农家乐一天营收就达2万多元。”周建红介绍,大周滨江一带的200余亩中山杉示范林,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截至目前,到大周镇旅游的人数已经突破10万人次。火爆的乡村游让大周镇

看着精心培育的中山杉长大成林,成为守护长江生态的“卫士”,任凭格外高兴。“对于库区消落带的治理,一直是一个世界难题,我们通过中山杉试验示范,为库区消落带治理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任凭介绍,如今万州长江消落带栽植的1800余亩中山杉示范林逐步形成了长江绿色生态长廊,在有效减缓消落区水土流失、净化长江水质上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在中山杉治理消落带取得的丰富经验及成果基础上,万州在165~175米消落区开展以中山杉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消落区综合治理,实施了高峰镇朝阳村中山杉、水桦和竹柳消落区综合治理,密溪沟至长江四桥、万州一中至驸马片区和滨江环湖北岸以及主要次级河流等库岸及消落区综合整治工程,精心打造滨江环湖区域水带、彩带、消落带、建筑带、山体绿带,因地制宜发展“增效”经济林和“增色”景观林,消落带治理的多重效益正逐步显现。


标签

乡村振兴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