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细菌性败血症防治技术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分类:科普知识 时间:2020-09-04 09:06

一、技术概述

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嗜水气单胞菌能产生外毒素,具有溶血性、肠毒性及细胞毒性。此病在我国淡水养鱼地区广泛流行,池塘、湖泊、水库、网箱等水域均可发生此病,从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流行时间为3-11月份,高峰期常为5-9月,尤以水温在28℃以上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可达100%,是危害草鱼养殖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

二、技术要点

1.症状诊断:发病早期对鱼类吃食没有影响,但会表现出饲料喂的越多鱼死亡越严重。主要是因为细菌感染健康鱼体后进入鱼的肌体组织,造成红血球溶血,体内携氧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过多投喂后鱼体消化饲料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此时会因组织肌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后期病鱼厌食或不摄食,静止不动或在塘边狂游、乱窜,最终直至衰竭而死。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或红色浑浊腹水。病鱼严重贫血,肝、肾、脾脏肿大,颜色较淡,脾脏呈紫黑色,肝呈花斑状。有的病鱼鳞片竖起,鳃丝末端腐烂,肌肉和鳔壁充血。

2.病因分析:嗜水气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在水体里常在,在数量不是特别多、水环境比较好和鱼体质比较好的时候不发病。草鱼细菌性败血症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主要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

(1)鱼池多年未清塘、淤泥厚、水质恶化,致使病原菌、寄生虫大量滋生;

(2)特别是高温季节,长期不关注水质调控,造成鱼池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可诱发该病;

(3)突然地大量换水或暴雨造成大量外源水进入可诱发疾病。

3.日常预防:(1)池塘淤泥较厚时,有条件的应该进行清淤,无法清淤时可每亩用生石灰100-200斤进行底质改良。 (2)关注日常水质情况,有问题时及时进行底质改良、调节水质。(3)疾病高发季节,每月消毒一次。(4)定期拌料内服。

4.发病治疗:(1)鱼塘使用二氧化氯或者聚维酮碘进行1~2次消毒。(2)使用抗菌性药物或者抗菌性药物+维生素拌料投喂,内服5天以上。(3)疾病得到控制后,缓慢加料至正常投喂量,在此期间使用保肝利胆拌料投喂5天,恢复鱼体体质。

三、适宜区域

适宜于各种模式下养殖草鱼细菌性败血症防治。

四、增产增效情况

通过推广草鱼细菌性败血症防治技术,可以减少精养高产鱼塘发病率60%以上,提高患病草鱼成活率10~30%。从而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提高水产品品质,降低水环境污染和能耗,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五、注意事项

1.避免草鱼苗种带病入池。

2.注意水质调节,定期消毒,拌料预防,提高鱼体免疫力。

3.要注意日常观察巡塘,早发现早治疗。

六、支撑单位及专家

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

联系地址:重庆江北区建新东路3号百业兴大厦13楼

邮政编码:400020

联 系 人:朱成科


标签

水产养殖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