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塘湾村脱贫三奇招

来源:重庆日报 分类:乡村振兴 时间:2020-07-27 15:04

脱贫摘帽后,如何有效巩固脱贫成效?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在曾经的市级贫困村——巴南区双河口镇塘湾村走访时发现,当地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品牌化、完善销售渠道等方式,不断推动脱贫产业“提档升级”,真正发挥出了“重庆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示范村”的示范作用。

发展乡村旅游

高山梨名气渐响

塘湾村曾是巴南区5个市级贫困村之一,为破解“空壳村”的发展难题,当地在羊鹿山上发展起968亩的黄翠梨,作为扶贫主导产业。

为了让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稳定增收,当地构建起利益联结机制,将财政投入的扶贫帮扶资金作为股金,集体“三资”为股本,创办红股农业公司,引导当地350户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其中建卡贫困户19户。随着黄翠梨的逐渐投产,农户收益也开始增加。

“我家的12.25亩土地入股到公司后,每年拿到流转租金6000多元。”建卡贫困户李宗港乐滋滋地说,“2019年,梨产业分红1万余元,我还在水果基地打工,一年收入7000多元。”

虽然贫困户脱贫了,但离致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为此,巴南区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与乡村振兴规划进行了有机衔接,在产业发展上,结合当地的地理、资源等实际,明确了塘湾村的后续发展规划,那就是进一步做大做强黄翠梨这一主导产业。

为此,塘湾村的黄翠梨产业谋划提档升级。今年7月17日,首届双河口镇羊鹿山采梨节盛大开幕,成为塘湾村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一次尝试。

“我们的黄翠梨是真正的高山生态梨,品质没得说。通过举办节会,名气大了,今后肯定卖得更好。”巴南区一负责人说道。

塑造生态品牌

“微产业”实现持续发展

前些年,为了加快脱贫步伐,巴南区在塘湾村大力推动产业到户,凡是有意愿、有能力保证周边人居环境卫生的贫困户,都鼓励其发展鸡鸭猪羊等“微产业”。

“我们对参与养殖产业发展的贫困户,都给予一定的补助,鸡鸭等每只补助20元,猪牛羊等每头补助800元。”双河口镇一负责人说,在帮扶干部、社会消费扶贫、电商平台等各方面的推动下,不少贫困户的收入大幅增加。

塘湾村贫困户耿品煜身患疾病,无劳动能力,生活拮据,一度非常悲观。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的妻子申请了小额贷款,饲养土鸡200余只,每年增收上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假设没有干部帮扶,自己参与市场竞争,这些“微产业”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开始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首先尝试打造了“羊鹿山高山土鸡”品牌,着力实现塘湾村“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最近两年的发展,“羊鹿山高山土鸡”品牌逐步得到了市场认可,还成为了凤梧超市、企事业机关食堂等供货方及电商平台的明星产品。2019年,塘湾村参与养殖的28户贫困户共累计养殖(或出栏)牛7头、猪50头、羊15只、鸡鸭鹅700余只、蜜蜂5桶,产值达50万余元。

常态化直播

完善农产品销售渠道

一直以来,塘湾村农产品的销售方式都在不断更新。从最开始的自己卖,到进超市进企业,再到网上销售,如今,在直播带货成效显著的情况下,塘湾村的常态化直播也开始上线。

“我们第一场直播在今年3月3日。”双河口镇扶贫办负责人翟帅说,塘湾村第一次试水直播带货,效果非常好,短短1小时就卖出了血橙3100公斤、鸡鸭10只、花菜50公斤。

目前,红股农业作为村集体企业,已经确定了专门的人员从事直播带货工作,在销售方式上,实现了常态化直播。“这次采梨节期间,我们直播一小时卖出了约2000斤黄翠梨。”翟帅说。

文/图 记者 王翔


标签

乡村振兴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