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技术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分类:科普知识 时间:2020-06-08 11:08

一、技术概述

针对制约茶叶高产优质的茶叶农残潜在风险问题,围绕重庆产茶区常发性病虫草害的防控,提出了适应我市的综合治理关键技术,为各区县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二、技术要点

1.茶树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1)虫害监测点建立及其调查方法:采用盆拍法调查。晨露干后,在调查点处用内径33.3 cm塑料盆平接于茶丛下方,迅速用手掌拍打茶丛4下,立即清点落于盆内的害虫数量。

(2)虫害的综合治理技术:根据虫情选择合适的管理措施,除虫情发生严重的茶园可采用茚虫威、虫螨、联苯菊酯等化学农药外,建议为害不严重的茶园采用悬挂天敌友好型色板、天敌友好型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调控措施及白僵菌、绿僵菌、苦参碱、茶皂素、捕食螨等微生物制剂或植物源制剂或人为释放天敌来控制田间害虫发生,亦可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诸如间作杜仲树、绿肥等,为天敌昆虫提供庇护所、繁殖场所、食物资源,实现虫害种群长期控制,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2.茶树病害综合治理技术

(1)调查方法:每小区连续调查5-10丛茶树,仔细调查其叶部、枝干及根部等各部位病害的种类与为害情况等。

(2)综合治理技术:前一年入冬前及时清除茶园的枯枝落叶,铲除茶园内及周围的杂草,集中作堆肥,可消灭多种叶面病害(如茶炭疽病、茶轮斑病等)的菌源,喷药封园。早春期(3月),结合早春茶树的轻修剪,剪除有茶白星病、茶芽枯病等病梢、病叶,并将剪下的枝叶连同枯枝落叶一同清除出园,妥善处理。春茶期(4月至5月)通过茶叶的分批多次采摘,无须用药防治,但对于发病较重的茶园,可用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处理发病茶园的土壤。夏茶期(5月至7月),增施有机肥,及时清理病叶。秋茶期(8月至10月),通过重修剪剪除病残枝叶。

3.茶园草害综合治理技术

(1)行间间作控草:可选蚕豆、绿豆、黄豆、碗豆、紫云英、花生、黑麦草、黄花苜蓿、苕子等作物品种,分为冬季种植和春季种植,根据其间作种类而定;可以采用条播和穴播,间作位置应距茶树50 cm以上。根据视土质墒情、地块肥力情况,及时进行施肥;出现杂草时要及时人工拔出;发生病虫害后,应及时进行防治,防治应NY/T 5018-2015的相关要求。间作作物成熟后,应技术进行压青,防治杂草滋生;可收获果实、种子的作物,及时进行收获,清除病虫害秸秆,及时进行还田处理。

(2)行间覆盖控草:针对双行栽植模式茶园,采取大行间覆盖防草材料、小行间人工拔除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单行栽植模式茶园,采取行间覆盖防草材料的方式。选择优质环保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材质的覆盖材料,黑色,无毒,规格>80 g/cm2材质或规格≥1.4丝;选择韧性高、耐高低温的优质聚丙烯(PP)材质的固定地钉,其规格按茶园土壤结构情况,较疏松土质茶园选择15 cm以上的地钉,较板结土质茶园选择12 cm以下的地钉。作业时间尽量安排在春茶采摘之前,以避开杂草未萌发之前的连续晴天时,将茶园行间杂草、枯枝、石块等凸起杂物清除干净,整平地面,以便覆盖材料与地表贴合严密;将覆盖材料以邻近茶苗基部为界,平整铺设于茶行间,不留空隙,无过多褶皱,并在覆盖材料边缘安装固定装置,如地丁、石块等,将两边压盖严实,不能有灌风、移位、透光等现象。

三、适宜区域

全市各产茶区县。

四、增产增效情况

茶树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以上,茶叶产量平均增产10%,平均每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且可节省人力成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突出。

五、注意事项

1.明确茶园负责人,实时进行指导,有利于落实每项防控措施。

2.技术施用过程中,注意越冬清园。

3.根据茶园发生病虫草害的情况,合理搭配各项防控措施以节约成本。

六、支撑单位及专家

重庆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李中林、吴全、徐泽、王晓庆、商靖、邓敏、陈世春、盛忠雷、江宏燕、杨海滨、黄尚俊等


标签

经济作物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