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两季鲜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分类:科普知识 时间:2020-04-15 10:49

一、技术概述

春—秋鲜食玉米为典型的“大春—晚秋”旱地耕制,该技术核心是播期管理和品种选择,通过抓好“一早一迟”即春玉米适当早播,秋玉米适当迟播,对玉米的上市时间进行调控;品种要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生育期一般75~85天,兼具优质、高产、抗病、耐湿、抗倒伏等特点。采用该技术种植特色玉米,具有商品性高、见效快、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等优点,还可以缓解夏、秋季蔬菜淡季供应矛盾。

二、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75~85天,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穗形美观、鲜果穗食味好的早熟甜、糯玉米品种。

2.2  适期播种。春玉米应在2月底至3月上旬播种;秋玉米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浅丘、平坝区最迟播种时间不超过8月中旬,海拔400~600m丘陵、中低山区最迟不晚于7月下旬播种。

2.3  地膜覆盖育苗。2月底播种的春玉米,应采用育苗移栽,必要时还可以采用电热温床升温。

2.4  合理密植。鲜食玉米由于植株矮小,生育期短,亩种植密度要求3800~4200株。

2.5  科学施肥。采用有机肥加化学肥料混合施肥,施底肥前每亩施500kg腐熟有机肥。全生育期氮肥(N)施用量15kg/亩,全氮分三次施肥,底肥占30%,拔节期追肥20%,大喇叭口期穗肥50%;磷肥(P2O5)施用量7kg/亩,磷肥作为底肥一次施肥;钾肥(K2O)施用量8kg/亩,分两次施肥,底肥占50%,大喇叭口期穗肥占50%。

2.6  隔离种植。采用空间隔离,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的种植距离相隔200~400m以上。采用时间隔离,与邻近的不同玉米品种扬花期间隔15天以上。

2.7  绿色防控。掌握生物物理防控为主,药剂防控为辅的原则。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害虫天敌、生物农药等防治方式。若需用化学防治,应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低毒性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

2.8  适时收获。乳熟期收获,即花丝授粉后开始萎蔫、干瘪、变为浅褐色及时收获。

三、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宜重庆市海拔600m以下中低山区、浅丘、平坝区、沿江河谷地区栽培种植。

四、增产增效情况

采用该模式,头季收获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端午节前后收获;二季收获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国庆节前后收获。两季收获均避开了上市高峰,市场销售价格较高。与一般栽培模式相比,收购价提高60%。头季亩产1000~1500kg,第二季亩产600~800kg。散户两季纯收益3500元/亩以上,大户2500元/亩以上,较种植一季籽粒玉米增收效果明显。

五、注意事项

采用该技术要注意:育苗期低温寒潮;控制病虫草害;中山以上地区秋玉米应提前播种,最迟不晚于7月中旬;防范市场风险,控制经营规模,上市时间应严格控制“一早一晚”,根据收获期确定播种时间,以免集中上市。

六、支撑单位及专家

重庆市农技总站易靖、刘丽、方立魁、刘伟、肖若余、冉国清,联系人:易靖

标签

粮食种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