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书记带好头 乡村产业兴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分类:乡村振兴 时间:2019-08-06 09:5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3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李诗素)盛夏的乡村,烈日当头,在海拔1000余米的黔江区白土乡,是一个酷暑不热的避暑胜地。即使三伏天气,在白土社区五组的一大片油茶基地,是近20村民锄草的劳动场面。这处油茶基地,是黔江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体现,也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8月2日,笔者来到白土社区,采访了代书记“转正”的社区党支部书记田茂盛。

“代书记”一代就是15年

村民锄草的油茶基地,是一处离住户较远的一面山坡,因耕种农作物管理不便,这里在10年前变成了撂荒地。

2018年,田茂盛看到这一片100余亩的撂荒地,是社区20余户村民的责任地,田茂盛想到利用这片撂荒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发展集体经济,方才让这片土地重新盘活再现生机。

时间回到15年前,田茂盛是一个没把村干部职务瞧上的村民,如他当年所说,一年几百元的待遇,不如他多做一亩地烤烟。

2004年,还没有变更为社区的白土村,担任村支部书记的是田茂盛的父亲。后来因其父亲年龄大,不能再胜任这个职务,村支部书记的位置成了空缺。白土乡主要领导针对田茂盛以前担任过村文书,又是共产党员,有基层工作经验,多次找他出任这个职务,他却拒绝了。乡主要领导只好私下与他商量:在没有找到合适人选时,要求他代一段时间。

“没想到我这一代就代了15年,为了不辜负乡党委政府领导的重托,不辜负村民的期望,我只好硬撑着干下去。”田茂盛说,农村工作不仅是维护农村的稳定,还要在产业上有所翻新,不仅让群众生活好起来,还要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这才是村干部履行的职责。

既然“代”就要带个好头

这个“代书记”的职务“代”起就甩不脱,但田茂盛又不能只图混日子,他只好放开手脚干起来。

“当时村里有烤烟产业,但很多家庭的剩余劳动力,还是靠外出打工。少数不能外出打工的家庭,靠种烤烟的收入和其他农作物,喂猪卖来解决一年的生产和生活开支。”田茂盛回忆。

从2004年开始,田茂盛动员全村群众栽桑养蚕。当时很多在家的村民都不愿意接受这个新产业,由于养蚕要学习技术,很多人嫌麻烦,又担心做失败了倒耽误一年的庄稼。

田茂盛了解到大部分村民的想法后,拍着胸脯给他们担保:若比种传统的农作物少了收入,他私人掏钱把这部分补起来。要是技术上失败了,他一样把这份责任担起。很多村民听到他如此承诺,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大起胆子将庄稼地改良成桑园。

“即使我对村民有了承诺,还是有不少犟脾气,我上门动员过多次,还是没说尽油盐。”田茂盛说,白土社区5组的张桂培家就是一个“钉子户”,他四次动员没得行,是张桂培后来看到其他农户养蚕有赚头,才主动申请要栽桑,现在成为社区的养蚕大户,每年养蚕收入超过7万元。

目前,白土社区桑园面积有750亩,栽桑养蚕户80余户,蚕桑大户25户,其中建卡贫困户3户,预计今年产茧600担,产值约110万元。

发展集体经济作引领

“要想壮大农村产业,吸引更多的返乡农民回家创业,我们首先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示范引领。”这是田茂盛在2018年对集体经济发展拟定的思路。

田茂盛经过多方考察,于2018年4月,将位于社区五组(小地名叫罗堰坪)的一处涉及20余户村民的撂荒地流转过来,另外流转村民200亩耕种地,全部栽上油茶。因油茶要5年后才有收益,田茂盛将油茶地全部套种蜜本南瓜。

套种蜜本南瓜,是田茂盛在自家40亩蚕桑地周围套种出的经验,他每年在不减少蚕桑收入的同时,还种了20亩蜜本南瓜,年收入10余万元。

“目前,我们种的南瓜主要销往香港,去年就和一蔬菜商签订了销售协议,产品基本不愁销,预计今年集体经济的收入可达到15万元。”田茂盛说,油茶也是订的“娃娃亲”,到时候有厂家直接来回收。田茂盛打算在明后两年油茶规模发展到1000亩。

“流转土地的收入,加上在油茶基地务工的工资,一年可以增收5000元。”在基地锄草的何翠兰说。

白土社区是一个人口较多的社区,有7个村民小组,共2349人。51户建卡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和就近务工,在2018年全部实现脱贫。

白土乡宣传统战委员王文媛说,田茂盛从瞧不起村干部的职位,到代理村党支部书记甩不脱开始,自己带头发展产业,再动员群众跟着做,发挥了一个领头雁的作用,使村级产业有特色,把集体经济做强做大,以此吸引更多外出村民返乡创业来推动乡村振兴。


标签

乡村振兴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