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乱差”到“清绿美”

来源:重庆日报 分类:乡村振兴 时间:2019-07-10 15:33

e0d55ea4a18d1e8f5ecd0b.jpg


南川区金山镇龙山村,绿树环抱、青山依依相伴。


e0d55ea4a18d1e8f5ecd0c.jpg


 南川区金山镇龙山村,花园式的农家乐。


e0d55ea4a18d1e8f5ecd0d.jpg


 6月19日,南川区金山镇龙山村的村民在打扫农家乐客房。

 (本版图片均由通讯员甘昊旻摄)

  南川区金山镇龙山村,一个夹在金佛山、柏芷山和菁坝山中间的小村庄。村民张金平在这里长大,眼见它幽静秀丽,眼见它遭“垃圾围村”,又眼见它重新变美。

  过去,龙山村的垃圾清运设施不全,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也差,河边、桥下、树林里,哪里方便垃圾便丢到哪里。长此以往,曾经秀气净丽的龙山村,到处是七零八落的垃圾堆,遇上下大雨,垃圾就被冲到河里,有时将水面都覆盖得严严实实。

  夏至前夕,重庆日报记者再次来到龙山村时,映入眼帘的,不再是满目的垃圾,而是干净的油画路、洁净的民居、小而美的庭院,尤其是那些庭院前后怒放的娇艳花朵,让这座村庄显得生机勃勃。

  转变的,不仅仅是龙山村。前不久,在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中,南川区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而获得督查激励,是重庆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变化如何而来?南川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有些什么诀窍?

  生活变好了,却遭遇“垃圾围村”

  “这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才换来的。”周玉贤是个外来媳妇——2007年,她嫁给了龙山村的低保户曹洪福。

  在曹家住了一年多,周玉贤愣是没怎么拿过扫把。“不是我懒,而是实在不晓得怎么扫。”她告诉记者,家里的地没有瓷砖,也没硬化,一扫就满屋是土。

  上厕所更是让人尴尬——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半边。每次上厕所,周玉贤都要四下张望,生怕被人无意间看到,“搞得跟做贼一样。夏天苍蝇蚊子多得不得了,上厕所还必须得带把蒲扇。”

  其他村民家里的情况,也差不多。个体家庭如此,村里的环境当然好不到哪里去。大多数村民家都是旱厕,没有任何排污设施,粪便直排堰沟,再通过雨水排到村里的三岔河里,污染水质。

  其他垃圾也不少。“随手扔、随处扔,就为了图方便。”张金平说,甚至有的村民为了图省事,把死猪也往河里一扔了事。河里白色垃圾成堆,恶臭熏天,各种颜色的塑料制品、玻璃、陶瓷碎片等随处可见,“完全没得我小时记忆中的清洁美好的样子。”

  当然,也有一些村民有点环保意识,却不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只好按传统办法,先把垃圾堆在院外,天晴时一把火烧掉。焚烧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就这样,龙山村的垃圾问题,像个毒瘤一样不停生长,日渐严重。

  这,并非个例。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南川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环境压力陡然加大,个别地方由于垃圾清运体系不完备,甚至出现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

  该负责人认为,垃圾遍地,固然有村民习惯不好的原因,但也有一些客观原因。“农村垃圾的‘产量’变大了,‘销路’却没变宽。”他说,一方面,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空前繁荣,垃圾也与日俱增。另一方面,走村串户收废品的越来越少,很多以前可回收的垃圾无处可去,为了省事,大家只好一扔了之或一烧了之;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像粪水这些以前大家争着要的东西,现在不再“紧俏”,可要靠农民自己来处理掉,也是个难事。

  “以前农村的厕所是‘宝’,大家抢着要,粪尿是流不进三岔河的;现在种庄稼的少了,村民大多只种些菜自给自足,而且留在家的农民都不是壮劳力,嫌粪尿施肥太累、太脏,都改用化肥了,没人要的人畜粪尿就成了污染源。”龙山村支书梁大友说,村里垃圾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一次性塑料袋,商家为招揽生意,都会提供免费塑料袋,而垃圾又没有集中处理,所以塑料袋泛滥成灾。

  向垃圾宣战,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随着龙山村成为南川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按照“全区一盘棋”的部署,村里打响了这场垃圾突围战。

  基础设施方面,在主干道沿线,整治立面、打造文化墙、改造排水沟;在农房本身或附近,做到“三改三化”(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院坝硬化、连户路硬化、排水沟硬化)。此外,每户人家里都设置了一个垃圾桶,路上每隔二三十米远也都有一个垃圾箱。村里还聘请了4位保洁员,定期从村民家里把垃圾收走,运到村头的垃圾堆放点,堆满了即通知镇里的垃圾车来转运,最后在区里的垃圾站进行处理——这样一个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闭合流程,对环境的净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渐渐地,乱扔垃圾的少了,但也有个别人仍然我行我素。梁大友只好带领村干部苦口婆心地劝,再加上村民们的轮番“轰炸”,总算又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环境变好了,龙山村也发展起了乡村旅游,还成立了农家乐旅游协会。随着游客的到来,垃圾和污染又多了起来,协会就要求所有农家乐,除了本身要做好垃圾回收外,还要逐步配备污水处理设备。通过纯生物处理的几次过滤和发酵,厨房污水也能够变成清水,可用于洗地板、浇花,每月还可省数百元水费。

  “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机制,才能很好地治理农村垃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南川区相关负责人说,在全区层面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南川首先针对农村垃圾,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治理模式,累计投入资金1935万元,增添压缩车、勾臂车、垃圾箱、垃圾桶等系列装备,基本完善了农村垃圾收运系统,使全区184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覆盖农村常住人口35.45万人。

  二是持续推进厕所革命。2018年,该区在市级改厕任务2200户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全年完成农村厕所改造3813户。

  三是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对30个已建乡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技改工程,在污水处理管网尚不完善的19个乡镇建设约25公里二三级管网,有效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同时,对龙川江、大溪河、黑溪河等流域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全部实施关闭搬迁或转型,城市建成区养殖场全部关闭搬迁。

  “此外,我们还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去年全年的化肥用量比上一年减少了339吨,农药用量减少了1.1吨,全区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该负责人表示,种种措施,推动南川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积极探索,让村民的环保意识变成行为习惯

  眼瞅着环境一天天美化,很多村民不再好意思随处乱丢乱倒。但要把这些环保意识固化下来,形成潜移默化的行为习惯,还得靠一些制度来约束和激励。村民是农村环境整治的主体,只有调动村民积极性,才能从根源上避免环境整治陷入“前脚刚清理、后脚又倾倒”的怪圈。

  在区里的动员下,一些村放开了手脚。

  龙山村实行卫生评比,既评比清洁户,也评比邋遢户,评选出来后还要上墙。“懒”出了名的贫困户代某就曾连续被评为邋遢户,牌子挂在家门口,让他自觉脸上挂不住,终于开始动手拾掇起来。

  该区大观镇金龙村向村民们发放了1200余个垃圾分类投放桶,村民每按分类要求存满垃圾一桶,便可得积分1分,积分可兑换肥皂、拖把等物品,借此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积极性。

  木凉镇汉场坝村每月向每户村民收取10元清洁费,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项目业主加倍缴纳。这笔钱被用于支付3位保洁人员的工资,也用于购买生活物品以便村民用积分兑换。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南川调查队在当地多个村子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96.7%的村民表示村里有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63.3%的村民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表示满意。其中,生活垃圾处理好、污染减少这两项获得认同最多,健康意识、卫生习惯变好居于其次。

  今年5月,南川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得了国务院办公厅的督查激励。

  “万里长征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南川区相关负责人说,“环境整治不是一件易事,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今年,南川区的清洁行动将力争实现“三个100%”目标,即清洁行动覆盖农村常住农户100%、农民知晓度达到100%、农户参与度达到100%,并建成太平场—黎香湖—大观—木凉汉场坝—兴隆金花—南平永安、大观—河图—石溪盐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

  垃圾的回收利用也被提上了日程。“农村垃圾和污水中化工污染成分不多,多数是有机物,有回收利用价值。我们将探索废物资源化回收,让垃圾‘变废为宝’。”该负责人表示。

  今年我市将针对痛点难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本报讯 (记者 颜安)7月5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局良好,但一些地方还存在认识有偏差、投入不够、重建轻管、农民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今年,我市将围绕这些痛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目前是按照“6+3”任务框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6”即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6项重点任务,“3”即引导良好卫生习惯、完善建管机制、强化政策支持等3项保障性措施。

  去年以来,全市共完成改厕12.2万户,新建农村公厕295座;新增垃圾治理村177个,建成垃圾分类示范村170个,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93.1万平方米,全市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保持在93%以上;完成乡镇污水管网建设947.37公里;完成16.9万头生猪当量污染治理设施配套建设,回收废弃农膜5064.7吨。

  但是,目前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部分任务进度相对滞后,以改厕为例,今年全市计划新建改造农村户厕37.5万户、农村公厕1000座,但截至5月底,仅完成改厕6.5万户、新建农村公厕184座。

  该负责人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个别区县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二是投入还不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具有准公益性,难以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三是农村环境整治设施布局较分散,管理维护成本较高,设施管护还未全面形成市场化运行机制,导致“重建轻管”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四是尚未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参与度不够高。

  “今年时间已过半,在下半年,我们将针对这些痛点难点进行解决。”该负责人表示,首先是落实考核督导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区县年度考核,对行动快、效果好的区县给予奖励。其次,加大投入力度,2019年市区两级及其他资金投入将达到近110亿元。此外,我市还将充分发挥村级各类组织、村规民约等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逐步培育群众责任意识,探索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建管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得起、用得上、管得好,能长期稳定运行。




标签

乡村振兴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